增强交易便利性和通畅性 沪深交易所多举措激发市场活力
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 《中国证券报》11日刊发文章《增强交易便利性和通畅性 沪深交易所多举措激发市场活力》。文章称,8月10日晚,沪深交易所在完善交易制度和优化交易监管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以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增强交易便利性和通畅性,不断提升市场吸引力。
沪深交易所明确,研究将沪市主板股票、基金等,深市上市股票、基金等证券的申报数量要求由100股(份)的整数倍调整为100股(份)起、以1股(份)递增。同时,研究ETF引入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机制。同时,优化交易监管,平衡好保持交易通畅和打击恶意炒作,发布交易监管业务规则英文版本。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证券申报数量降维的举措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资金效率,提升市场流动性。ETF盘后交易举措能够丰富交易方式,拓展交易时间,提升市场便利性。交易监管优化的举措能够更好地实现零容忍和不干预,推进标准公开,维护稳定运行,提升市场透明度。
(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降低投资者交易高价股成本
目前沪市主板股票、深市上市股票以及沪深两市基金等证券的申报数量应为100股(份)或其整数倍;此次,沪深交易所研究允许沪市主板股票、深市上市股票、沪深两市基金等证券申报数量可以以1股(份)为单位递增。
此举没有涉及科创板,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科创板设立时已取消了100股整数倍的要求,申报数量在200股以上可以以1股为单位递增。科创板差异化安排实施后,市场反响较好,有助于提高交易便利性,增加市场流动性。
业内人士介绍,在证券市场发展早期,为便利交易撮合处理,通常规定订单申报需以整手为单位,即一手(常见为100股)或其整数倍。然而,随着自动化电子交易的飞速发展和效率提升,及交易机制不断改进,整手交易的必要性逐步减弱,降低最小交易单位成为境外市场普遍趋势,许多市场将最小交易单位调整为1股。
沪深交易所认为,该机制调整有利于降低投资者交易高价股的成本,便利投资者分散化投资,提高投资者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管理难度、降低产品跟踪偏离度,对股票、基金等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允许零股申报能更好适配投资者交易需求,可以降低投资者交易高价股的交易成本。在美股市场,非整手订单申报及交易占比持续攀升。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统计,2022年6月美股的零股交易量占比达到约19%,其中股价位于前10%股票的零股交易量占比超过39%。从国内市场实践情况看,投资者对科创板股票的零股申报需求较大,而主板市场有大量中小投资者,资金规模有限,对零股申报将有更大需求。若将最小交易单位改为1股,则可能增加零股部分的申报数量,进一步提升主板流动性。
研究ETF引入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机制
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指在竞价交易结束后,投资者通过收盘定价委托,按照收盘价买卖股票的交易方式。截至目前,盘后固定价格交易仅适用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ETF无法参与盘后固定价格交易。在市场看来,从科创板的实际情况看,盘后固定价格交易运行平稳,为投资者交易提供了便利。若ETF引入盘后固定价格交易,对ETF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沪深交易所认为,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是盘中连续交易的有效补充,不仅可以满足投资者在竞价撮合时段之外以确定性价格成交的交易需求,也有利于减少被动跟踪收盘价的大额交易对盘中交易价格的冲击。调研中市场主体普遍反馈希望ETF引入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机制,进一步满足投资者以收盘价交易ETF的需求。
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该制度一方面可降低大额交易对价格的影响。另一方面可满足投资者盘后交易需求,增加投资者交易时间,有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提升投资者投资便利度,开通盘后固定价格交易可与境外市场交易时间衔接,有利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优化交易监管
优化交易监管是沪深交易所推动活跃市场的又一项重要举措。
沪深交易所表示,要持续推进监管标准公开,发布交易监管业务规则英文版本,加强规则宣传与投资者教育,进一步明确市场预期,提升监管透明度。
业内人士表示,沪深交易所的相关表态表明在后续的交易监管中将更加注重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不干预正常交易、保障合理交易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监管的针对性和精准度,着重对过度投机、涉嫌违法违规行为等严重影响市场秩序、侵害投资者权益的异常交易行为进行监管。上述举措,将有利于防范过度投机风险、打击违法交易行为,为市场交易活跃、运行有序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沪深交易所面向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机构等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合规交易和业务规则培训,通过多种方式传递监管理念,解读监管规则,对市场明确监管预期、规范自身交易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沪深交易所规则宣传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将有效提升市场主体对交易监管的可预期性和认可度,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市场韧性夯实广泛的市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