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杨浦滨江“低碳实践区”:打造特色经济与绿色低碳“双引擎”

新华网上海9月26日电(记者李荣)上海杨浦正大力推进滨江南段低碳实践区建设,持续打造特色经济与绿色低碳“双引擎”。202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杨浦滨江展区26日向公众开放,展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空间。
为呼应202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共栖”的主题,杨浦滨江展确定的主题为“共育相生”:“共育”表达出对公众参与的重视,强调更美好的未来来自于所有人共同的努力;“相生”强调人与城市、自然不可分割,呈现其间各要素的互动性,突出公众参与和生态互动的重要性。
此次杨浦滨江展由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和灰仓艺术空间、共青森林公园滨江段两个展场组成,分别强调低碳未来和绿脉共生,共同构建一组组融入城市日常生活的城市艺术景观。
曾经高碳排放的火力发电厂,如今已经转变为一个生态共享和艺术共赏的滨水岸线地标性建筑。以“低碳未来”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在地互动装置的艺术形式,发掘场地的独特价值,传达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理念,为城市空间的再利用树立典范。由电厂粉煤灰储灰罐改造而来的“灰仓艺术空间”内,结合了场馆空间特色的多个主题展馆,将低碳技术与设计展示于公众,从不同维度全面展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据介绍,上海杨浦将“双碳”战略导向和目标贯穿于滨江建设的全过程,大力发展“建筑光伏”,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的多元化应用,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鼓励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研发,进一步促进绿色建筑和低碳技术的创新。
目前,上海杨浦滨江的所有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均符合绿色建筑三星标准,确保了建筑的低碳性能。此外,杨浦滨江正积极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以期通过构建生态网格,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提供清洁的空气和美丽的城市景观。
杨浦滨江还积极将低碳绿色建设运用于工业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修缮利用。修复和再利用这些工业遗产,减少了新建建筑所需的能源和资源。改造工业遗产引入的绿色科技和可持续建筑技术,不仅有助于推广环保和低碳技术的应用,而且树立了绿色技术应用的示范,激发绿色创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