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千年之约:在这场三月三的盛会里,民族联欢其乐融融
  • 新华网无人机
信息

分享至手机

共赴千年之约:在这场三月三的盛会里,民族联欢其乐融融

2024-04-15 11:26:55 来源:新华网

  为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共筑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场融合了华夏霓裳、踏青折柳、曲水流觞、民族游戏、风物品鉴与唐代绞缬手作的“共赴千年之约:三月三•上巳节”民族大联欢,在徐汇区黄道婆纪念公园里竞相上演。

  农历“三月三”上巳节,不仅是华夏民族的古老节日,也是诸多民族地区的盛大节日,如壮族、苗族、瑶族、傣族、侗族、布依族等,至今仍保留着祭拜先祖、踏歌起舞、宴饮美食、体育竞技等古风古俗,通过精美的工艺、服饰来尽情展现独特的民族风情。

  

  联欢活动以一场“上巳微讲座”拉开序幕,将“曲水流觞”的雅致风尚追溯至《周礼》《诗经》《论语》中的“畔浴袚禊”。通过对上巳节千年演变与风俗交融的解读,活动参与者们在公园的湖畔倚水折柳,互赠芍药,拂兰汤修禊,来共同祈祝美好的生活。身着唐制汉服的青年们,通过庄重的净化仪式来传递上巳千年的浪漫和优雅。

  接下来的民族游戏环节,四组分别来自汉、壮、维、苗族地区的队员们分别竞技汉族投壶与独具广西壮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抛绣球”。壮族绣球由十二花瓣连结成圆球形,每一片花瓣绣着当月花卉,寓意着吉祥美满。只见参与者们将绣球精准地抛入背篓,充分显现了参与默契配合下的高超技巧。通过两项古老传统游戏的竞演,再现了节日的古老仪式,也烘托出了节日娱乐的欢愉气氛。

  在纪念馆的黄道婆雕像前,上演的是一场“中华华服秀与民族服饰快闪”。在汉服与民族服饰的一一展现中,折射出当下青年群体对国风国潮的热爱,彰显了传统服饰文化的永久魅力与时代风采。同时,少数民族服饰热情、奔放、自由的民族文化特质也随着节日与文旅推介,越来越进入大众视野,体现出民族多元文化的丰富性,并进一步增强了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在棉纺织实践基地,在精心冲泡的碧螺春茶与色彩艳丽的糯米饭的陪伴下,开展的是唐代绞缬丝巾的手作活动。通过染食与染色共飨,再次让参与者领略到中国“五彩彰施”的染色文化。此次的绞缬手作,是以石榴皮与茜草作为染料,通过扎、捆、染的方式,复原了唐代服饰中盛行的“鱼子绞”“方纹绞”“鹿胎绞”等。通过追寻盛放于华服上的花朵,让参与者在亲手染色过程中,感受大唐“兼收并蓄”与“富贵繁华”风尚。而作为染料的石榴,自汉代由丝绸之路来到中国,棉花也是自海丝之路来到中国,它们均是“一带一路”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民族交融的见证,也成为中华民族紧密团结的象征。

  

  活动中,身着华服与民族盛装的参与者们一展才艺,如唐调吟颂、古筝表演、书画展示等,最后在一曲“上春山”的集体舞蹈中为这个春季节日完美划上句号。参与者们纷纷表示,通过亲自参与节日的展演与手作活动,深入了解“三月三•上巳节”诸多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族文学、节日歌舞、民族服饰,均是宝贵的民族精神产品;而踏春游春、亲近自然、交友近朋以及各民族载歌载舞,无不展现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生命的追求。领悟了这一古老节日迎祯纳祥的民俗心理与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再次深刻体现了华夏各民族民俗与生活的华彩。

  

  此次“三月三•上巳民族联欢”盛宴由徐汇区华泾镇人民政府主办,黄道婆纪念公园承办。黄道婆纪念馆学术顾问,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非遗理论与应用创新基地负责人方云博士表示:上海纺织类非遗中的松江药斑布,是盛行于宋代的印染织物,与中国古老的印染技艺一脉相承。先棉黄道婆早年在黎族学习棉纺织技艺,返回故里进行技艺改良,使得上海棉布名誉天下,黄道婆也被誉为民族交融的使者。自去年9月以来,黄道婆纪念公园已成功举办了一系列传统节日如七夕乞巧会、立春游园会、中外元宵喜乐会、二月二花朝节与三月三上巳节等,旨在通过对传统节日节俗的建构,大力传播先棉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纺织非遗与节日文化品牌的塑造, 打造“泾彩汇同心”品牌,展现五十六个民族美美与共的文化魅力,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责任编辑: 王若宇]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