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6月7日电(史依灵)“‘生活旗袍’‘职场旗袍’‘礼服旗袍’,用这‘三件旗袍’引领时尚,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传统服饰。”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会长沈慧琴介绍说,多年前,自己的第一件旗袍布满绣花,并不适用生活场景,参加活动往往需要随身带着并留出换装时间。“‘三件旗袍’的初衷是希望女性同胞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职业场合,都能够穿上自己喜爱的旗袍,不用换装。”沈慧琴说。
上海海派旗袍文化节暨十周年主题活动。新华网 发(受访者供图)
6月6日晚,一场融合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旗袍文艺演出在上海上演,这也是6•6上海海派旗袍文化节暨十周年主题活动之一。“十年里,通过海派旗袍文化节搭建的这一平台,海派旗袍从上海走向世界,与国内外旗袍爱好者共同探讨海派旗袍如何创新与发展。”沈慧琴表示,旗袍不仅是一类服饰,更是一件作品、一款产品,我们要用艺术形式去表现、去宣传,让女性在舞台上展示。
从旗袍作品展示到模特身着旗袍走秀,海派旗袍文化节让不少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下一步怎么走?如何让青年设计师响应旗袍文化、推动旗袍创新成为沈慧琴思考的新方向。首届旗袍创新设计大赛由此应运而生,大赛以“女人的三件旗袍”为主构思,从“生活旗袍”“职场旗袍”“礼服旗袍”三个主要的服饰应用场景,面向院校师生、企业行业、独立设计师等征稿。
如今这一设计大赛已从上海扩至长三角区域,沈慧琴介绍,5月底刚落幕的第二届长三角旗袍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吸引了530名(组)高校学生设计师、企业及独立设计师的旗袍设计作品,共计 1825款效果图。经评审,上海乘翅服饰有限公司王毛毛的作品《龙舞云裳》获得金奖、鲁迅美术学院姜艾奇等3名获得银奖、河南工程学院李朵朵等6名获铜奖,单项奖5名,优秀奖5名。沈慧琴认为,长三角旗袍创新设计大赛以旗袍文化为媒,引领“优雅、健康、自信、品味”的生活方式,使旗袍不仅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结晶。
沈慧琴透露,第三届旗袍创新设计大赛将向全球邀约,希望吸引更多青年人群参与设计“三件旗袍”,在创新中传承海派旗袍文化。
俞利萍的作品“云中仙鹤”。新华网 发(受访者供图)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大二学生俞利萍的作品“云中仙鹤”获得了第二届长三角旗袍创新设计大赛的铜奖。俞利萍说,因为参与这一设计大赛,前期对海派文化、旗袍文化都做了很多功课,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之后才进行设计。“‘云中仙鹤’不仅融入了传统文化中的元素,还运用了大量的刺绣,用这些去展现海派旗袍的特点。”
据悉,6·6上海海派旗袍文化节暨十周年主题活动,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包括第二届长三角旗袍创新设计大赛互动体验、获奖作品展演、文创好物分享、旗袍走秀、颁奖仪式、学说沪语、文艺演出等精彩内容。今年还特别启动了四区联动系列活动,涉及亲子嘉年华、旗袍文化交流分享会、茶艺书画摄影展以及诗朗诵等,以“三件旗袍”为载体,突显时尚的引领力量,展现女性在不同生活场景下的多元状态,包括生活化的家庭角色、职业化的事业追求以及礼仪化的社交规范。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其中,感受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示中国女性的优雅与魅力,塑造文化品牌形象,激发市民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认同。
据悉,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