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科技成果从孵化走向应用,第十届上交会这些亮点不容错过-新华网
2024 06/15 07:58:15
来源:新华网

“硬核”科技成果从孵化走向应用,第十届上交会这些亮点不容错过

字体:

  新华网上海6月14日电(史依灵)6月12日至14日,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简称“上交会”)如期而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展示国际领先技术、链接专业创新资源、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从“1”到“10”,上交会举办十年来,已成为我国技术贸易领域的“风向标”。

  6月12日,第十届上交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开幕。新华网史依灵 摄

  第十届上交会有哪些新亮点和新看点?经初步统计,28家企业和机构将在第十届上交会首发新产品、新技术,其中全球或全国首发的有11项。

  商用密码成上交会“新名片”

  2023年7月1日,新修订的《商用密码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迎着政策“东风”,第九届上交会首次设立商用密码展区,颇受业内外关注。今年这一展区得以延续。

  据了解,商用密码是指用于非国家机密信息领域的一种信息加密保护、安全认证的技术、产品或服务。“芯片、服务器、数据交易都靠密码技术。”G60商用密码产业基地总经理胡永表介绍,数字时代密码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数据安全依赖于密码技术支撑,而密码的核心是算法,通过技术保障解决应用问题。

  “‘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已经过去。”胡永表表示,商业密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聚拢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把产业链各类优质资源“拧成一股绳”。“当前,上海正在打造商用密码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企业所在的松江泗泾G60商用密码产业基地已经聚集了50余家生态链上下游企业,涵盖密码软件、密码芯片、密码整机、密码应用服务等领域。”胡永表透露,到2026年,基地内商用密码产业和关联协同产业规模计划达50亿元人民币以上,其中商用密码产业规模超过15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计划超30%,并培育5家行业领军企业。

  位于上海松江的G60商用密码产业基地沙盘。新华网史依灵 摄

  被这一产业链生态体系所吸引而入驻的企业中,格尔软件是其一。在格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办主任祝峰看来,产业链相关企业各有所长,把大家圈在一起,形成一个生态圈,才能够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当前,量子计算技术高速发展,现有密码体系下的信息安全面临挑战。围绕量子计算新一代密码技术标准,已成为竞争焦点之一。今年上交会,格尔软件发布了我国首个基于抗量子密码的全量子一体化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解决方案。祝峰介绍,这一解决方案以量子随机数、抗量子密码、量子密钥分发为核心,依托全量子安全的密码模块,建立密钥服务和证书服务体系,全面升级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类的密码产品,为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提供全量子安全的能力。“格尔软件参与了抗量子密码国家标准的制定,并联合复旦大学立项了行业标准,在党政和金融领域正在推进抗量子密码的应用试点。我们将联合各方力量,将上海打造成我国抗量子密码的‘示范区’和‘先行地’。”祝峰说。

  上交会密码科普展示与活动区域。新华网史依灵 摄

  本届上交会还特别设立了密码科普展示与活动区域,开展密码法、商用密码管理条例等法规宣传,密码科普书籍《商小密之四大名著奇遇记》首发,密码知识趣味互动游戏等活动,向公众科普密码知识,提高社会信息安全意识。胡永表说,一方面,通过密码科普展示与活动区域科普密码知识,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展示上海商业密码相关企业的创新成果,推动生态圈进一步完善。

  “会宠”低空经济迎风正起

  一年前,一款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在第九届上交会现场展出,让低空经济这一概念“出圈”。今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并列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行业之一。政策加持下,低空经济迎来新发展。本届上交会,多家低空经济企业携最新研制的eVTOL亮相,其相关技术的转化也迎来新突破。

  6月12日,低空经济代表企业——上海时的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时的科技”)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简称“航空工业计算所”)在第十届上交会上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航空计算、数据、网络、感知等领域展开广泛合作,共同推动eVTOL机载电子系统的适航和实践,帮助时的科技自主研发的E20 eVTOL装上“智慧的大脑”和“灵敏的中枢神经”使其具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灵动自如、运筹帷幄的能力,加速E20 eVTOL的研发进度,加快其满足城际和城市的短途出行的景区空中游览以及空中出行需求。

 时的科技E20 eVTOL。新华网 发(受访者供图)

  “我非常看好低空经济的发展前景。”航空工业计算所所长胡林平认为,eVTOL是低空经济极具活力及技术创新的应用载体。

  时的科技 CEO 黄雍威表示,希望能够实现双方技术能力和资源的互补,促进技术交流和合作创新,推动E20 eVTOL的研发和适航进程,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共同推动我国低空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据悉,时的科技是国内首家突破eVTOL倾转旋翼技术的科技企业,其自主研发的5座载人电动飞机E20 eVTOL最大航程可达200公里,巡航速度260公里每小时,最大巡航速度320公里每小时。E20 eVTOL在2023年实现原型机首飞,目前,E20 eVTOL已经进入倾转测试飞行阶段。

  医工交叉创新成果从科研走向临床应用

  走进第十届上交会“科技创新&活力张江”专区,一批中国原创医疗科技成果竞相迸发。

  一款全球首创的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吸引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关注。其孵化企业、上海美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苏晓鸣介绍,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是一种全新的肿瘤治疗范式,“以局部微创消融,激发全身抗肿瘤免疫。通过多物理场精准控制,使肿瘤细胞原位崩解,在实现局部病灶精准根治的同时释放肿瘤抗原,重塑免疫微环境,激活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抑制复发转移,从而提升治疗长期获益。”

  “这一创新技术克服了传统的单一的热消融治疗过程中患者疼痛感强、耐受度差、治疗区域不可视等问题。”苏晓鸣说,“与传统的单一的冷冻消融组织边缘,易复发、术后易出血等风险相比,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实现了可视化消融,相对更精准。”

  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新华网史依灵 摄

  苏晓鸣透露,这一系统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创新团队20余年热物理免疫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在“十三五”科技部首批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专项的支持下,通过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获批上市。目前,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已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医院开展临床应用,为临床带来了肿瘤诊疗的全新利器。

  在医工交叉领域,上海镜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瞄准医用电子软镜国产替代不足,推出全球首款人工智能全呼吸道辅助诊断系统并亮相本届上交会。公司合伙人王勇坦言,当前国内内窥镜市场中,日本三大品牌场占有率达95%,“推出以价格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实现国产替代的设备迫在眉睫。”

  王勇介绍,亮相上交会的这一诊断系统可用于上下呼吸道全呼吸介入辅助诊断与治疗,目前国内外市场尚无同类产品。其中AI电子鼻咽喉镜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医生以临床需求而发起,也是该院唯一成功转化项目。

  王勇透露,这款人工智能全呼吸道辅助诊断系统已于今年4月22日提交送检,预计将在2025年5月30日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带人工智能的电子支气管镜、电子鼻咽喉镜。

【纠错】 【责任编辑: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