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古诗词功底如何?这场诗词大赛1356篇作品参与角逐-新华网
2024 07/12 21:48:00
来源:新华网

年轻人的古诗词功底如何?这场诗词大赛1356篇作品参与角逐

字体:

  新华网上海7月12日电(史依灵)“系马垂杨高送目,王侯不比竹菊友。修得才名真,崎岖多风尘。目下生杂树,落花不可闻。”这一段落摘自四川师范大学本科生黄钰坤作品《治学行》。

  在刚落幕的第二届上海交通大学“荣昶-文治杯”全球华人大学生诗词大赛上,这一作品摘得特等奖。

  “以诗歌阐说其治学理念,对学术之理解,本属抽象说理,写来却诗意纵横。”“词旨正大,绪飏摇曵,兼古意与清深,通篇于读书励学中寓与古人相遇之旨。”大赛专家评委会评这一佳作时说,这篇文字,有清水芙蓉之美,“在一个诸神相争、世情纷扰、人心浮动的时代,这是从峨嵋山上飘然而来的蜀山剑侠。她的剑法刚决果断,她的姿态天真活泼”。

  据了解,第二届上海交通大学“荣昶-文治杯”全球华人大学生诗词大赛以“一切诚念,终当相遇”为主题,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荣昶公益基金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承办,面向全球在读及毕业三年内的大学生征稿(包括古体诗、近体诗、词曲等),邀请参赛者以凝练的语言、流转的韵律,抒发对于当代生活的深入感悟。

  据悉,大赛于2023年12月13日启动,2024年2月29日截稿,共收到来自全球各高校学生有效征文作品1356篇。经过初评、复评、终评,最终评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6名,短诗奖1名,创意奖2名,优秀奖20名。四川师范大学本科生黄钰坤的《治学行》(古体诗)荣获特等奖,南京大学本科生李昱圻的《感程先生往略四十韵》(五言排律)、北京大学博士生魏珞宁的《武康弄行》(古体诗)、中山大学博士生李昊宸的《江城春兴》(古体诗)荣获一等奖。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大赛首席专家、终审专家组组长胡晓明教授表示,此次征稿主题为“一切诚念,终当相遇”,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之意。“相遇”既可理解为与他人或他物的相逢,亦可理解为个人理想的达成,或与经历磨练后得以升华之自我的照面。“该主题既包含了求索之诚,又包含了相遇之喜。此次大赛佳作,立意中大多包含以上双重意蕴,并能文采斐然、鲜明生动地表达出来”。

 “墨韵古香”雅集活动。新华网 发(受访者供图)

  大赛期间,上海交通大学还举办了“墨韵古香”雅集和“古典文化集市”等活动。在“墨韵古香”雅集活动中,开设了汉服打卡、汉瓦拓印打卡、棕叶编打卡、飞花令打卡等环节,引导参与者在场景沉浸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墨韵古香”雅集活动。新华网 发(受访者供图)

  此外,系列活动还创新举办了“能写之:中国诗教十人谈”论坛和以“诚念与相遇:如何用古典诗歌表达当代人的思想与生活”为主题的师生现场互动。

  “大学生的培养离不开诗词的灌溉和滋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安胜表示,在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和载体,其发展成就格外引人注目。“写诗须诚,做人须诚,教育须诚。”张安胜说,上海交通大学与荣昶公益基金会携手举办全球华人大学生诗词大赛,正是着眼于“诚”,“希望更多大学生能够呵护诗心,锻造诗意,徜徉诗国,文化自信,文化自觉”。

  胡晓明教授坦言,大赛征稿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当代大学生诗词创作领域的若干有待提高之处:一是未能切题或未尽切题;二是虽能把握题旨,但表达上存有遗憾,或造语生涩,或为扣题勉强;三是情感把握不到位,动人效果较弱。这主要是古今融合方面的问题。“在‘能写之:中国诗教十人谈’论坛上,专家们就‘旧瓶装新酒’问题予以重新讨论。具体到本届赛事奖项设置上,‘创新奖’即是为了鼓励那些勇于突破传统、颇具探索意味的作品”。

  主办方代表、上海荣昶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王建明表示,中华诗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荣昶公益基金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荣昶-文治杯”全球华人大学生诗词大赛的开展。“今后将加强赛事的国际化水平,提升赛事的国际影响力,助力中华诗词走向世界,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

  张安胜表示,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多措并举,逐渐形成了“大美育”体系,这对于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的达成,意义重大。上海交大正以诗词为重要抓手构建与深化“大美育”体系。“荣昶-文治杯”全球华人大学生诗词大赛不仅是一次传统意义上的诗词征文比赛,更是一场能立足传统、面向世界的诗词文化盛宴。

【纠错】 【责任编辑: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