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街镇|新泾蝶变:摸得着的城市“脉动”-新华网
2024 08/21 22:10:39
来源:新华网

解码街镇|新泾蝶变:摸得着的城市“脉动”

字体:

  新华网上海8月21日电 新泾镇,是一个摸得到城市“脉动”的地方。历史上,新泾曾是上海乡村中最先感知“西风东渐”的一个窗口。在当下,蝶变后的新泾镇同样也是一个窗口,从这里的水脉交错、绿脉悠长、文脉绵延,能看到人民城市最透亮的底色。

  为小动物们打造城市中的“生态跳板”,在“家门口”打开水乡韵味的滨水空间,让闲置空间变成凝聚邻里温情、汇集治理共识的共享客厅……新泾镇党委书记卞晓清口中那个“绿色新泾、精品小镇、善治社区、乐活家园”的美丽画卷,正在被看见。

  绿脉:“闲置空间”成“绿野仙踪”

  在长宁区新泾镇绿八居民区的乐颐生境花园里,沿着鹅卵石步道深入,清风徐徐、花草摇曳,不经意间几只鸟儿突然从灌木丛中振翅飞出,布满石头的旱溪旁,酢浆草等花草引来蝶飞蜂舞。而在深夜时分,小刺猬、小狐狸等悄悄踏足的身影也被红外相机捕捉下来。

  “这里原本是小区的环境死角,通过科学设计,不仅形成了水中和陆上两处相对完善的微生态循环系统,还成功吸引到黑藻、饰纹姬蛙、斐豹蛱蝶、小白鹭、刺猬,乃至貉等本土动植物种群落户栖息。”绿八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观锡说。

  新泾镇绿八居民区的乐颐生境花园。(受访单位供图)

  在绿意葱茏的新泾镇,将居民区里无人问津的“闲置空间”甚至是“荒废角落”变成“绿野仙踪”的故事正在反复上演。

  乐颐生境花园中不仅能看到蝶恋花溪、白鹭观澜等“生境十八趣”,还成功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全球典型案例100+”;常馨生境花园是偶遇鸟类的绝佳场所,不仅有鸟类觅食安家的果树、洗澡的浴盆、休息的站鸟桩,更有临水而建的观鸟台和水木廊;中泾生境花园则是一座“与蝴蝶共生”概念的花园,包含兰亭、泊水、花时、羽蝶、沐泉、栖林、花山、蝶居等“生境十景”……

  越来越多的生境花园在新泾落地,让居民们能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同时,它们就像是城市中的“生态跳板”,将给小动物们形成一个能来回跳跃、连绵不断的生态廊道。

  就在今年5月,全国首家以“生境”为主题的社区博物馆——上海社区生境博物馆,也在新泾镇落成,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够参与触手可及的“自然课堂”。对于生态的“极致”关注,既是新泾的鲜明特色,也能在这般关注中看到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街镇,对于生灵万物的温暖关怀,对于生态建设的精细手笔。

  水脉:细绘“一江一河”的毛细血管

  新泾的名字,就透露出江南水乡的气韵。新泾镇所辖河道(段)共29条,长宁区93%的河道都在新泾。

  “不同于其他中心城区,细密的水脉也让新泾有了更细腻的城市纹理。”新泾镇副镇长陈大雨说,“在滨水空间做文章,能提供更多生态环境良好的生产、生活空间,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周家浜是新泾镇域内一条重要河道,东西向贯穿于整个新泾镇,两岸居民小区众多。多年前,为打造一处居民可看、可感、可互动的公共活动水岸空间,新泾镇启动了周家浜文化滨水公共空间项目。如今,这条滨水的公共空间已基本贯通。


  周家浜滨水公共空间一处景观。(受访单位供图)

  走在周家浜滨水公共空间,一瞬间就被浓密的绿意包裹住。从剑河路进入,走过古朴典雅的门廊,飞檐翘角、木雕花窗,一排错落有致的粉墙黛瓦临河而建。再往深处走,一堵《新泾镇史图》文化墙和百米画卷映入眼帘,新泾的历史变迁、人文风俗被一一展现。

  一边是静谧的水面,一边是花红柳绿间孩童、大人们的欢笑声,此番场景令人动容。

  “你可能想象不到,改造之前的滨水空间,有的完全封闭无法亲水,有的杂草丛生难以踏足,有的甚至成为堆放杂物的城市死角。”陈大雨说,“我们一期接着一期干,过程中不断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围墙怎么建、车位怎么划、充电桩怎么设……建设中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要听听大家的声音,找到最大公约数。”

  “一江一河”岸线的贯通,是整个上海的“大手笔”,深入街镇,细密的水网就像是“一江一河”的毛细血管,不同层级滨水空间的贯通打造,构成了整座城市依水而生的无限灵动和蓬勃生机。

  文脉:凝聚起人心的力量

  周家浜滨水公共空间里长达25米的《新泾镇史长卷》,将浓浓乡愁娓娓道来,仿佛一部活生生的历史长卷勾起新泾人绵长的乡土记忆。沿着周家浜往东,在人流如织的仙霞路青溪路转角处,一个名为“同XIN”共享客厅的空间,也为基层治理的人文情怀写下新的“注脚”。

  “‘同XIN’共享客厅所在的这个街角,虽然位于同仁医院的对面,但原来却是一处长期闲置的门面房,周边的商业形态也比较混乱,一直是基层治理的一个洼地。”新泾镇曙光居民区书记朱晨华说。

  新泾镇积极响应居民对大健康主题的需要,通过党建联建,携手同仁医院共同实施打造,希望打破院区、社区、街区的藩篱,让公共医疗资源走出来,零距离、面对面惠及更多的群众。

  “同XIN”共享客厅的外景。(受访单位供图)

  记者看到,三百多平方米的空间里,集智慧医疗体验馆、健康艺术疗愈角、美好生活共享家、街区治理研习站于一体。紧贴社区居民关注的大健康主题,设有可进行疼痛叙事、健康餐盘的共创工作坊以及智慧医疗设备体验区、长者运动之家;还有可供周边居民、游客等共享的社区居委会工作站、咖啡馆和教室。

  “‘同XIN’,既指的是同仁与新泾镇的携手,也指的是劲往一处使的‘同心’,还代表着街区氛围的温馨。”朱晨华介绍,在这个空间里,医生、专家会开直播、办讲座,社区活动会定期开展,就连商讨街区治理的居民议事会也在这个空间进行,“这个共享客厅真就成为了社区的大客厅,我们惊喜地发现原来很少参与社区活动的居民们也走了进来,大家熟络了起来,人心也渐渐凝聚了起来。”

  新泾,融合绿脉、水脉、文脉,在城市发展中,仍不断散发着生态风、江南韵和人情味。正如一位居民所作的有关新泾镇的诗歌所说——新泾,“演绎这田野里的春天故事,感受这城市化的浪漫情怀。”

  出品:姜微 王永前

  策划:杨金志

  监制:潘旭 方为

  统筹:朱翃

  记者:王默玲

  视频制作:徐昌敏 张千石 尹骏逸(实习生)

  鸣谢:长宁区委宣传部

  新华网 新华社上海分社联合出品

【纠错】 【责任编辑:史依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