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0月11日电(记者 仇逸、龚雯)“年轻、女性、非吸烟人群”中,肺腺癌的发病率正逐渐升高,且多为磨玻璃结节型(GGO)肺癌,这颠覆了肺癌传统流行病学的认知。如何让这类肺癌“可以在不影响正常人生轨迹的情况下治愈”?近日,在“哈佛讲坛”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胸部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首席专家陈海泉受邀做了专题报告,他带来的早期肺癌个体化治疗“中国方案”引起与会学者关注。
陈海泉指出,磨玻璃结节型肺癌有“特殊类型、特殊阶段”两个特点。“特殊类型”是指这类肺癌病理亚型特殊,具有非常长的惰性期。在长达数年甚至十数年的惰性期内,进展缓慢,期间患者仅需接受微创手术的处理,无需进行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和术后辅助治疗,可以达到“治愈”状态,5年乃至10年的无复发生存率可达100%。
“特殊阶段”则是指磨玻璃结节型肺癌并不是永远惰性,一旦进入进展期,则需要接受肺段乃至肺叶切除,并且需要进行围手术期治疗,患者的治疗获益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为了兼顾“追求治愈”和“避免过度治疗”,陈海泉提出了磨玻璃结节型肺癌“治愈窗口期”理念。陈海泉表示,由于磨玻璃结节型肺癌的惰性期长,因此对于某些患者来说,该疾病可能不会影响其生命的正常进程。其间,任何治疗策略均可视为过度治疗。在“追求治愈”的过程中,临床医生需要避免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的发生。
2023年5月,陈海泉受美国心胸外科学会的邀请,带领由国际权威学者组成的多学科专家组撰写的《肺磨玻璃结节管理专家共识指南》发布,纳入了相关研究和“治愈窗口期”理念。
在磨玻璃结节型肺癌“治愈窗口期”理念的临床实践中,陈海泉表示,应当明确患者的自然病程与预期寿命:若自然病程长于预期寿命,那就不需要对病灶进行处理;反之,若其自然病程远远小于预期寿命,就需要对患者进行干预。
陈海泉强调,“治愈窗口期”干预的时间点同样值得关注。首先,应在疾病发展至进展期前处理;同时,在漫长的疾病惰性期内,应选择合适的手术时间点,尽量降低对患者职业规划和人生轨迹的影响。遵循“治愈窗口期”的理念,既可避免部分患者接受不必要的过度治疗,也让应接受手术的患者在合适的时间点实现了治愈。
值得一看的是,在“哈佛讲坛”上,陈海泉还分享了近期“肺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的研究成果。他认为,淋巴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屏障,淋巴结就像是免疫屏障中的“警察”,大范围清扫淋巴结,就意味着大批保护人体免疫力的“警察”被清除,这对患者而言有较大的免疫隐患。
为此,他带着团队提出了选择性淋巴结清扫的理念,即通过合适的条件实现术前和术中对淋巴结转移情况的精准判断,以及探索癌细胞转移淋巴结和无转移淋巴结的功能差异。研究证实,手术中保留无转移淋巴结,患者的治疗获益会更高。
哈佛大学布莱根妇女医院是哈佛大学的主要附属医院。作为该院胸外科延续30余年的学术传统,“Gerald and Elaine Schuster胸外科杰出讲师讲坛”和“Sugarbaker胸外科讲席访问教授讲坛”每年每个讲席仅邀请一位国际胸外科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专家,为该院医生进行2场学术报告,并参加临床、科研教学。陈海泉是目前国际唯一被这两个讲坛邀请授课的学者。
瞄准早期肺癌个体化治疗研究,陈海泉带领团队通过多年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早期肺癌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得到国际的学术界的关注和认可。“我们团队将在与国际顶级同行的交流、学习中总结提升,努力在国际胸外科领域发出更多’中国声音’,在临床实践中为更多肺癌患者带来生的希望。”陈海泉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