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精准处理淋巴结转移 复旦肿瘤专家为全球食管癌治疗提供新方案-新华网
2024 10/20 09:08:59
来源:新华网

用AI精准处理淋巴结转移 复旦肿瘤专家为全球食管癌治疗提供新方案

字体:

  新华网上海10月19日电(记者龚雯)从全球数千项研究中脱颖而出、也是胸外科领域唯一获奖研究,近日,在葡萄牙举办的第38届欧洲心胸外科学会年会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张裔良教授与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的李一可教授合作的“利用AI预测食管癌患者是否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研究,荣获大会主席奖。

  欧洲心胸外科协会是全球领先的心胸外科专业组织之一,每年,大会会发布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并遴选四项具有突破性意义的研究授予“大会主席奖”,即在先天性心脏病、获得性心脏病、血管疾病以及普胸疾病这四大类别中各选一项。这个奖项,不仅代表了研究的学术与临床价值,也反映了背后深厚的科技含量和对未来医疗实践的潜在变革。

  张裔良获奖的这项创新研究,突破性在于利用了最新的AI技术,对于颈部淋巴结转移这一复杂的医学现象实现了比以往传统方法更精准的预测,同时,用于预测的因素是基于术前可以通过无创且经济的方法获得的指标。

  对于患者而言,这项技术不仅有望优化术前检查的便利度、降低医疗费用,更能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医疗系统而言,让医生提前判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大小,设计合理的方案,提高手术效率、减少非必要创伤。

  据悉,食管癌是全球重大健康问题,2020年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6.3/10万人和5.6/10万人。这些病例中超过一半发生在中国,使其成为中国癌症死亡人数第四的疾病。其中,食管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亚型,导致约85%的食管癌死亡率。

  食管鳞状细胞癌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干预,如食道切除、上消化道重建和淋巴结清扫,但由于食道的广泛淋巴引流分布于颈部、胸部和上腹部,既往研究发现患者在颈部区域的淋巴结转移率至少为20%。标准手术治疗方案中须包含彻底的淋巴结清扫,清扫范围包括颈部、胸部和上腹部,然而,是否清扫颈部淋巴结一直存在争议。

  因为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能提供准确的疾病分期并减少癌症复发,但需要另外增加颈部切口,同时也增加了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如气胸、术后出血、喉返神经损伤等,严重可致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目前东亚地区特别是日本,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常规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导致那些颈部没有转移的患者产生了本可避免的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张裔良称,不少人会有疑问,为何不能只针对有转移那部分的进行清扫,无转移的不干预不就好了?答案是现有手段无法在不对这些淋巴结造成创伤的情况下判断其是否出现转移。因为传统技术,如针刺活检或手术病理,其本上都有创伤性,并且可能因采样偏差导致假阴性。而影像学检查,如PET/CT等,我们团队之前的一项专门评估PET/CT预测食管癌颈部淋巴结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显示,其不但昂贵还无法准确分辨是否存在隐匿性淋巴结转移。

  正因为缺乏一种可靠的无创评估手段,胸外科医生对于是否进行淋巴结清扫,大多是通过主观的判断或者采取统一切除的方式,此举缺乏稳定性以及导致不必要的并发症。因此,研发一种可靠且低创伤的检测方法至关重要。

  近年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团队在陈海泉主任的带领下,针对食管癌诊治开展了一系列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不断优化食管癌手术治疗策略,显著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其中,在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间进行的单中心、开放标签、随机试验中,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经过右胸入路手术后的10年中位总生存达到136个月,大幅优于国外数据。

  另外一项食管癌三野对照两野淋巴结清扫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额外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没有为患者带来明显生存优势,只有颈部淋巴结明确有转移的患者才能从扩大淋巴结清扫中受益。这进一步表明,准确评估颈部淋巴结情况尤为重要。

  张裔良表示,正是得益于“师傅”陈海泉带着团队长期攻坚,以及新技术日益发展和长期国际学术交流,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的食管癌诊疗中心,积累了大量临床病例和诊疗经验,也才有了如今的研究成果。

  “相信AI在医学领域还将产生巨大的效用,帮助我们更早期地发现疾病,个性化地制定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张裔良说。

【纠错】 【责任编辑: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