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阿文明交流互鉴”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10月17日,“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文明对话领域合作启动仪式暨首届“中阿文明交流互鉴”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来自中国的45所高校和来自阿拉伯国家的29所高校的118名代表与会。会议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中阿大学联盟交流机制处承办,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阿拉伯大学协会提供学术支持。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严纯华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他表示,中阿教育交流合作是中阿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就,有力推动了中阿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文交流。他强调,文明对话领域中阿高校合作的启动对于促进文明交流、增进中阿友谊与合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希望各成员高校加强顶层设计,共同打造品牌项目,促进人文交流,为中阿友谊与合作贡献力量。
阿拉伯大学协会高级顾问瓦利德·萨拉曼高度认同 “全球文明倡议”和“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表示阿拉伯大学协会将继续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合作,深化中阿高校在学术、文化和科研方面的交往,共同推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李岩在开幕式致辞。他强调,国际儒学联合会致力于推动儒学文化及全球文化交流。他期待,国际儒联与文明对话领域高校展开长期合作,共同推动文明互鉴与世界和平。
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执行理事长、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在开幕式上表示,上海外国语大学是“中阿大学联盟交流机制”中方秘书处所在单位,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中阿高校的高质量合作与人文交流。他指出,中阿文明互鉴有助于全球文明的多样化和共同进步,中阿双方应通过合作应对全球挑战,推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并为世界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约旦大学副校长阿什拉夫·卡拉奇强调了文明对话的重要意义。他期待通过文明交流与对话增进中阿友谊,共同为构建更美好、更安全的世界努力。
启动仪式与开幕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主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郝清杰出席开幕式。开幕式后,中阿双方专家学者聚焦加强中阿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不同文化和思想体系的对话与合作,围绕全球文明倡议与中阿文明对话、伊儒会通的历史经验与未来启示、中阿哲学思想与治国理政经验交流等议题展开全天深入讨论。与会的中阿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文明交流互鉴能够增进相互理解、深化务实合作,并为全球文明的多样性与进步贡献智慧。
会议期间,“文明对话” 领域中阿高校集群共同发布了“文明对话领域合作愿景”,涵盖落实峰会精神、推动中阿青年成才行动、尊重文明多样、促进文化互鉴包容、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新时代中阿共同价值观、加强与国际儒联互动合作等多个方面内容。
10月16日,“文明对话”领域中方高校开展工作会议,为与阿拉伯国家高校开展合作与交流进行筹备。共有近30家中方高校负责人参加会议,大家一致认为,共同致力于以文明对话为内涵落实好、践行好首届中阿峰会精神,以大学合作为基石传承好、发展好中阿友好精神,是“文明对话”领域中方高校的重要任务。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广大主持会议,希望各高校能够立足本领域的务实合作与长远发展,积极出谋划策、提供宝贵的建议和“点子”,为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构建跑出加速度发挥文明对话独特的引领作用。
10月18日,“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牵头高校特别圆桌会议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与交流部主任高晓杰、阿拉伯大学协会高级顾问瓦利德·萨拉曼、中阿大学联盟交流机制中方秘书处负责人毛小红、中阿双方各8所牵头高校代表出席会议。中阿双方充分交流各集群中阿交流合作经验与成果,积极分享未来合作计划,在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师生交流、联合科研、联合出版、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诸多设想,表示愿意动员更多高校参与共建机制平台,助力中阿学术共同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