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的价值】“金钥匙”病理诊断助力乳腺癌精准医疗——专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副主任杨文涛-新华网
2024 10/31 09:30:40
来源:新华网

【诊断的价值】“金钥匙”病理诊断助力乳腺癌精准医疗——专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副主任杨文涛

字体:

  新华网上海10月31日电(史依灵)每年十月是“世界乳腺癌防治月”。在医学领域,乳腺癌的早期发现与治疗,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而病理学,作为研究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发展及转归的医学科学,在乳腺癌的早诊早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日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副主任杨文涛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防治乳腺癌,早筛早诊早治是关键,而病理诊断除了是确诊乳腺癌的“金标准”,更是乳腺癌临床治疗的重要依据。

  

  乳腺病理任务的演变:从明确病变性质发展到尚需为临床分型而治提供重要依据

  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切除后,通常会进行病理检查。病理分析可以明确乳腺癌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为后续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病理诊断由医院的重要科室——病理科来承担。病理科在医疗过程中确定疾病的性质,为临床提供明确的病理诊断依据,帮助临床治疗决策。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型检测方法的不断涌现,乳腺病理在乳腺癌诊疗中的作用不断演变。杨文涛坦言,细究乳腺病理近些年的变化,首要的是其面临的任务发生了改变。过往乳腺病理工作集中在明确病变性质及其严重程度上,如今,随着乳腺诊治水平的不断提升,乳腺病理任务也有了新的目标。

  “基于分子分型进行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成为了新的方向。”杨文涛说,这就要求病理医生除了明确乳腺病变的性质以外,还需要明确疾病分型,为临床精准治疗、辅助预后评估提供坚实的基础。纵观乳腺病理的发展趋势,实际上是围绕着近些年乳腺癌的诊疗进程而变化的。杨文涛解释说,过去乳腺癌病人治疗手段比较类似,而如今乳腺癌患者是分型而治,需要对每一种分型有更细化的分析,目的都是为了给这些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个体化治疗。

  杨文涛直言,乳腺病理诊断不断演进的同时,也伴随着病理诊断方法和技术不断扩充和提升。过去病理医生主要和显微镜“打交道”,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变,判断病变性质。现在进入了乳腺癌分型而治的阶段,这就需要病理科医生提供相关标记物检测,也需要免疫组化或者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加持。另一方面,无论是显微镜下的形态学观察,还是病理医生通过眼睛进行半定量或定量的判断,都有一定主观性,需要更多技术手段来提高病理诊断的精准性。

  “这种‘双向奔赴’,让病理诊断从单一的形态学诊断发展到现在的形态学、免疫组化、分子病理检测相结合的综合诊断平台,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疗依据。”杨文涛说。

  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助力乳腺癌精准诊疗

  在医疗领域,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运用。在病理科,结合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把切片图像转化为数字化的图片,再结合先进的算法,既提高了病理诊断效率,也提升了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在杨文涛看来,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使得病理诊断的效率以及精准度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杨文涛所在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已引入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切片进行数字化,然后引入图像分析系统、人工智能算法等,可以将先进的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病理科的日常工作中,能够让我们对生物标志物的判断更精准。乳腺病理更加精准化,才能为临床制定更适合每一位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多依据。”杨文涛说。

  科学预防,助女性远离乳腺癌

  乳腺癌容易盯上哪些人?杨文涛解释说,乳腺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有乳腺癌家族史或携带遗传基因突变者、月经初潮过早或闭经过迟、长期接触放射线、长期或大量使用外源性雌激素、以及未孕或晚育的女性。有烟酒不良嗜好、生活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也会增加。某些乳腺疾病今后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也会增加。

  自我检查和定期的专业体检,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有效手段。乳腺癌有哪些常见症状?杨文涛说,最常见的是出现乳腺肿块,女性朋友可以定期进行自我乳腺检查,如果摸到了肿块,尤其是无疼痛感觉、质地较硬、不太容易推动、界限不太清楚的肿块,需要引起高度关注。乳房皮肤出现异常、乳头溢液、乳头异常也需要予以关注、引起警惕。乳腺表面皮肤如果出现橘皮样外观,或乳腺局部皮肤凹陷如同酒窝、非哺乳期女性如果发现乳头有溢液或溢血时,都要提高警惕。观察两侧乳头是否对称,乳头有没有凹陷,腋窝有无肿块等也非常重要。一旦发现异常,就提示我们需要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进行相关乳腺检查。”杨文涛说。

  为了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防治意识、加强乳腺癌的早诊早治、并且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杨文涛也呼吁,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从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个层面入手,提高乳腺癌的防治意识、加强乳腺癌的早诊早治,为女性健康保驾护航。

【纠错】 【责任编辑: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