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2月5日电(许超)1996年上海市正式开启对口帮扶云南省。从黄浦江畔到云贵高原,28年间,以“对口帮扶,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16字方针为指引,上海市徐汇区用心、用情、用力地对口帮扶,足迹遍及各行各业。
2024年,由徐汇区援建的石屏县牛街镇甲乙己村农产品精深加工厂进入收尾阶段。据悉,该精深加工厂总投资700万元,建成后产权归甲乙己村集体所有,建立联动带农机制,通过租赁给企业产生效益,能带动周边近1000户3900多人实现辣椒种植8000多亩。在村民眼中,该项目不仅能增加村集体经济,也能有效带动当地彝族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过去辣椒种得少,要到牛街镇上才能售卖,价格也低。辣椒加工厂建设好后,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种植辣椒,种多少他们就收购多少,而且有保底价。还可以去厂里打零工,经济收入也得到了提高,所以很感谢上海徐汇对我们的帮助。”甲乙己村村民白菊芬说。
从乡村到河谷,座落于异龙湖南岸的白浪村,过去村内环境一度让人堪忧。2022年,乡村振兴如火如荼,沪滇帮扶再次对村子伸出援手,通过实施“人居环境、公共设施、招商引资、产业培育、文化传承”五项工程建设,使得村内村外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同时,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以杨梅、蓝莓为主导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种植,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就业500人,沪滇协作促进了绿水青山的“生态魂”与增收致富的“聚宝盆”相融合。
在白浪村村民代迎斌眼里,白浪村人居环境的提升,产业的不断融合发展,让村民真切感受了帮扶的情谊之深,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也使村民的村庄更绿、更美、更富,幸福感油然而生。
据统计,2017年以来,徐汇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亿余元,实施了一大批帮扶项目和民生工程。其中,宝秀镇哥白孔村“徐汇石屏连心桥”的建成通车,成为山海合作、心手相连的历史见证;宝秀社区冷库的建成,实现了杨梅保鲜、冷藏、加工、销售一体化,使当地的“小产业”有效连接到“大市场”,辐射带动杨梅销售收入达3000余万元;龙朋三家村、坝心桥头村、白浪村等一批农文旅产业融合项目的实施,为石屏乡村旅游注入了新活力。
对此,石屏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寅超(上海挂职干部)表示,山海携手情相牵,千里共绘新画卷。他透露,下一步,徐汇区与石屏县将秉承协作共赢的使命,共同拓展协作领域、深化协作内涵,永续协作情谊,全力以赴异龙湖保护治理、乡村振兴、绿美乡村等建设工作,共奏协作的美丽“序曲”。
援滇不止徐汇区,28年来,上海市奉贤区、长宁区先后对口帮扶石屏县,一批批援助干部进入石屏、扎根石屏,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扶贫协作。
沪滇深情在山海之间激荡回响。截至目前,徐汇区先后为石屏县提供援助资金3.25亿元,实施援建项目376个,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共动员社会力量捐款3000余万元,引导企业实际投资1亿余元;双方互派党政干部11人次、专业技术人才42人次,开展劳动力协作培训2196人次,输出劳务3283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