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资源”变“美丽经济” 沪滇携手共绘美丽乡村-新华网
2024 12/11 15:25:37
来源:新华网

“美丽资源”变“美丽经济” 沪滇携手共绘美丽乡村

字体:

  新华网上海12月11日电(记者 郑钧天、龚雯)前不久,一家由上海市虹口区援建的布依族非遗文化传习馆在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正式建成。开馆后参观者络绎不绝,而其所在的木厂镇杨茂松村,这个传承了数百年布依族传统刺绣和蜡染文化的村落,也因此焕发了新的风采。

  位于马关县杨茂松村的布依族传统刺绣非遗文化传习馆。(受访者供图)

  今年,马关县以木厂镇杨茂松村特有的历史民俗文化传承、布依族传统建筑及周边优美风景为特色,投入上海援滇资金,改造村内排污治理系统、建成布依族特色文化广场、刺绣传承及染坊体验区,通过全域推动乡村风貌改善,提升了群众生活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村庄的建设注重突出民族文化,比如把古朴的布依民族民俗文化“搬”上墙,引导布依族妇女利用闲暇时间开展刺绣工艺品制作,推动村内非遗传承的民族文化代代相传等。

  如今,杨茂松村生态宜居、人文融合,成了马关县的民族特色村。而这,得益于沪滇协作,特别是前期在腊科村、龙树脚村积累的开发经验,让马关县涌现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从“盆景”变“风景”。

  上海市虹口区的挂职干部、马关县委常委、副县长葛学敏表示,马关县自然禀赋资源丰富、传统民俗传承悠久的村落并不多,每一寸土地都很珍贵。把帮扶资源和发展目标精准匹配、循序渐进,有助于激发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

  据介绍,2023年在“千万工程”的推广下,马关县围绕“叠水彝寨、福地腊科”的目标定位,将生态保护和地方历史文化内涵发掘作为规划的重点,大力推进大栗树乡腊科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

  腊科村借助东西部帮扶的东风,投入上海援滇资金,建成腊科两污处理系统、村内生态湿地及畜牧集中养殖区。投入使用后,实现了养殖模式由小规模、粗放式逐步向集中规模养殖转变,提高养殖效益,同时也实现了人畜分离居住模式。

  通过努力,腊科村变得更具历史底蕴、独特风貌、烟火气息。2023年3月,腊科村被评为国家级传统村落,“腊科火腿”“彝族弦子舞”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腊科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被列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此外,为让群众告别“靠天吃饭,务工为生”的日子,龙树脚村依托东西部协作项目,以山水田园乡村旅游发展为抓手,走实农旅融合发展的路子,让依山傍水的“美丽资源”变成“美丽经济”,让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

  马关县龙树脚村,经完善后成了文旅网红村。(受访者供图)

  据悉,通过连片布局、循序渐进,马关县2019年以来投入上海帮扶资金,分三期不断完善龙树脚村基础设施,比如实施道路建设、停车场、休闲步道、文化活动广场;通过组建村民自建委员会,实施拆乱透湖、拆墙透绿、拆棚透顶,打造小景观、小花园以及3D立体画等“外在美”;通过引进文旅投资公司,推出帆船和露营基地等新业态。

  龙树脚村所在的马白镇镇长陈亚银表示,自2019年上海虹口援建项目启动以来,龙树脚村乡村面貌、农旅融合及产业发展都有了显著改善,大幅优化了人居环境。2023年,龙树脚村被评为“云南最美乡愁旅游地”、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等。

  一个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和美宜居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农文旅融合乡村示范村的示范效应正逐步显现,在东西部协作的合力下,马关县的乡村建设正迈入新的征程。(完)

【纠错】 【责任编辑:史依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