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国际经验,探索眼底病“筛、转、治、管”一体化服务创新路径
  • 新华网无人机
信息

分享至手机

融合国际经验,探索眼底病“筛、转、治、管”一体化服务创新路径

2024-12-30 09:29:53 来源:新华网

  10月20日,眼底疾病全病程管理项目东区联盟大会在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市召开。本次会议亮点纷呈,不仅带来了“筛、转、治、管”一体化连续型服务模式的全新理念,更有新加坡眼科大咖亲临现场,分享全球领先的眼底疾病早筛及创新优治的宝贵经验。此外,东区全病程管理项目的先行落地成果展示,充分体现了我国眼科事业正扬帆起航,乘风破浪,朝着更高水平的发展目标迈进。

  大会由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李甦雁教授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曲毅教授联袂主持。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李甦雁 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曲毅 教授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丁继存教授作为东道主,在致辞中表示: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迅速攀升。面对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影响及疾病管理挑战,全面、系统的慢性病全程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丁继存教授

  于光之岸,启未来华章,展时代宏图

  眼底疾病全病程管理项目背景及3年规划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许迅 教授

  许迅教授在演讲中深入阐述了眼底疾病全病程管理协作网络的深远背景及其发展蓝图。他指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数量上升,加之近视问题日益严重,眼底病已成为我国视力丧失的主要威胁。面对眼底病长期治疗和管理的挑战,通过建立标准化诊断和治疗中心,构建远程筛查体系,从而有效提高了眼底病的防治能力。同时倡议政府出台眼底病服务规范,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和长期治疗结局。最后,许教授号召眼科界的同仁们携手并进,共同为推进我国眼健康事业的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全球眼底创新趋势:

  新加坡眼底疾病早筛及创新优治经验分享

  

  新加坡陈笃生医院

  吴伟强 教授

  吴伟强教授指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和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是全球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患病率不断上升,迫切需要系统化的筛查和有效治疗方法来减轻全球患者和医疗保健系统的负担。新加坡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模式(SiDRP)通过眼底照片和云端传输,实现了快速诊断和转诊,有效降低了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发病率。人工智能(如Selena+)的应用提高了SiDRP的效率和精准度,减少了工作量。此外,吴教授强调,抗VEGF治疗存在未满足的需求,法瑞西单抗作为一种双特异性抗体,能同时靶向VEGF和Ang-2,提高治疗的效率和耐久性。新加坡治疗视网膜疾病的实践经验表明,它能快速改善视力和解剖结构,延长治疗间隔,减轻患者负担。对于无应答的患者,早期转换至法瑞西药物并结合loading治疗,可以实现持久的疾病控制和视力改善。法瑞西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全球范围内使用广泛,正在改变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模式。

  精准筛查,智启未来健康新征程

  全病程促早筛

  内分泌跨科室协同,助力更多眼底高危患者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张正培 教授

  张正培教授强调了玻璃腔注射服务能力提升后,全病程管理需从提高患者发现和转诊效率、优化治疗方案以及加强慢病管理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建议引入智能化早筛设备,通过OCT AI预检技术,及早发现亟需治疗的患者,并通过读片系统提升医技护人员的读片能力,搭建早筛数据库,实现绿色转诊通道的便捷治疗。对于单通道抗VEGF疗效不佳的患者,应及早转换至创新双通路治疗,以获得更好的功能和解剖学结局。同时,推动一站式玻注便捷治疗,引入长间隔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满意度。在慢病管理方面,要实现随访登记、空中患教、患者居家疾病自测、线上随访等功能,搭建高质量的全病程数据库以支持科研。此外,张教授还介绍了内分泌门诊分流引流和跨科室协作筛查流程,以及创新治疗方案的推行,分享了医院近期筛查成果和项目提升计划,旨在提高筛查数量、转诊率和自动化管理水平,为科研提供数据支持。

  讨论环节

  讨论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苏文如教授

  讨论嘉宾: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

  葛轶睿教授

  利用OCT AI技术可提高眼底疾病筛查效率,关键在于与相关科室沟通以识别高危患者,并结合临床前期症状进行综合评估,而不是单一依赖OCT AI技术。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姜海涛教授

  利用智能技术(如OCT AI)可提高体检(尤其是眼科检查)的效率和便捷性,智能设备能够通过语音提示完成多项检查,减少对人工陪伴和技巧的依赖,并可通过身份识别系统简化患者登记流程,提升医疗服务效率。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李棣教授

  AI技术进行眼底筛查可以扩大筛查人群和提高效率。建议将AI辅助的OCT设备放置在眼科门诊、大内科和医院其他门诊区域,以便有需要的患者进行筛查。对于筛查出问题的患者,应有专人管理并引导其进一步就诊,以及通过宣传手册或卡片提醒患者。

  

  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宁教授

  建议医院有效利用OCT AI,将其推广至其他科室,如内分泌科、肾病科和心血管科,将筛查关口前移,以便提前筛查出眼底问题患者并进行及时转诊。

  

  杭州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

  赵珺彦教授

  智能OCT AI系统显著提升医院眼科筛查效率。通过责任制、明确目标和改进排班,有望超额完成筛查目标。目前早期筛查与转诊流程运行顺畅,但在信息化管理和患者长期跟踪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临沂市人民医院

  王涛教授

  加强对筛查人员的OCT AI系统操作技能培训,使其高效识别高危患者,并建立绿色通道,确保高危患者快速转诊治疗。建立患者数据库,对筛查结果进行长期跟踪。同时可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公众筛查意识,增强参与度。

  

  徐州市中心医院

  张震教授

  内分泌科作为糖网病防治的关键科室,应当发挥主导作用,联合基层医疗机构,共同推动糖网病筛查工作的开展。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管理模式,加强糖网病的宣传力度,已成为未来工作的重点。

  卓越优治,铸就美好视界璀璨华章

  重塑慢病管理旅程

  全病程推动糖尿病患者DME新一线优治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朱蓉嵘 教授

  朱蓉嵘教授详细阐述了其所在医院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和治疗领域的创新实践。该院引进了AI 眼底相机及AI OCT技术,并在体检中心、社区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基地广泛推广,显著提升了DME的筛查效率。朱教授着重指出,眼科医师在门诊诊疗过程中应细致询问病史,并与内分泌科保持紧密的协作关系,以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出率。在治疗策略方面,朱教授分享了针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切术中DME的诊断与治疗研究成果。她指出,术后立即对黄斑水肿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视力,并有效减轻水肿症状。此外,对于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治疗依从性问题,朱教授呼吁为患者提供更为经济、高效的治疗方案。她表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工作需要眼科、内分泌科等多学科通力合作,期待更多同仁的加入,共同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

  讨论环节

  讨论主持: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曲毅教授

  讨论嘉宾: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王剑勇教授

  通过推进医院管理系统间的无缝对接、制定科学的内外网隔离解决方案和优化身份证信息录入流程,并将医院绩效管理体系、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策略以及全面绩效考核体系纳入考量范畴。利用AI技术构建资源共享平台,促进社区与中心医院的资源高效利用和协作。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吴凯峰 教授

  本院定期派遣专业团队至社区医院进行眼科筛查和医生培训,增强眼底疾病诊断能力,并为患者提供可直接进行后续诊疗的绿色通道,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许亚静教授

  一线医生在眼底疾病诊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专业水平的提升不仅关乎患者治疗效果,也是保障医疗资源有效利用和患者积极治疗态度的关键,而患者的认知与治疗态度同样对疗效具有决定性影响。

  本次会议的圆满成功,不仅巩固了东区联盟成员之间的紧密协作,也为我国眼底疾病全病程管理事业的稳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 王若宇]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