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敢打敢拼的“小老虎”,上海新年全力拼开局-新华网
2025 01/05 09:35:00
来源:新华网

做敢打敢拼的“小老虎”,上海新年全力拼开局

字体:

  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 1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做敢打敢拼的“小老虎”,上海新年全力拼开局》的报道。

  岁序更替,万象更新。

  海上风来,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投入试生产,用不断刷新的干事效率再次告诉全世界什么是“中国速度”。

  驶向深蓝,上海港成为全球首个年吞吐量超5000万标准箱的世界大港,上海口岸贸易总额有望继续保持全球城市首位……

  “能早则早、宁早勿晚”“一以贯之、一抓到底”“要像敢打敢拼的‘小老虎’一样,自我加压、攻坚克难,干字当头、奋力一跳”——上海正以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全力拼开局,奏响新春的奋斗之歌。

  拉满精气神,争做“小老虎”

  在上海,“特斯拉速度”这个词,早已超越品牌或项目本身,成为上海干事成业品格的鲜明标签之一。从2024年5月开工到竣工仅耗时7个月,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已开始试生产。刷新的“特斯拉速度”,也展开了上海开年即冲刺的新征程。

  2025年首个工作日,浦江两岸处处洋溢着干劲与活力,“干字当头”的精气神格外饱满。各区正如一只只朝气蓬勃、跳跃奔跑的“小老虎”,向着新一年的目标奋勇进发。

  在虹口区北外滩,全球领先的船舶管理公司OSM Thome中国总部正式落户,将在航运智能化、自动化以及绿色船舶管理领域与中国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在长宁区,新的办公空间和城市界面即将投入使用。“十四五”前四年,长宁区级GDP预计实现近千亿元增量,如何拼出下一个“千亿增量”,成为长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干部群众热议的首要命题。

  在奉贤区,“贝港城中村”改造项目在首个工作日正式开工,这是上海全市二十个城中村改造示范案例之一,整体改造范围约779.08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49.7万平方米。数十个月之后,这里将会变成一个宜居、宜业的未来社区……

  1月3日,上海市“人工智能+”行动推进大会上,“模塑申城”五大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包含上海市智能算力公共服务平台运营系统、模塑申城语料普惠计划、大模型评测与验证平台、“百人百项”青年科学家计划和上海国投-徐汇融资服务中心。五大平台将着力降低“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成本,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便捷、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同时,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运营基地启用。

  按照最新发布的《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到2025年底,上海将建成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力争全市智能算力规模突破100EFLOPS,形成50个左右具有显著成效的行业开放语料库示范应用成果,建设3至5个大模型创新加速孵化器,建成一批上下游协同的赋能中心和垂直模型训练场。

  “徐汇将推出营收奖励和研发支持,并探索对大模型应用企业从‘补算力’到‘补Token(通证)’的新方式。我们还为中小企业推出了算力券、语料券等创新服务,率先探索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的登记运营保护,助力企业集中精力创新发展。在生态营造上,人工智能相关基金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为行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上海市徐汇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华说。

  锚定源动力,增长挑大梁

  走进徐汇西岸的“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可以看到各类主题沙龙、论坛挤满“排片表”。作为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挂牌一年多来,已助力徐汇区集聚255家大模型企业、34个备案大模型以及100余家投资机构,开展了近300场生态活动,快速构建起从底层算力、数据库、应用层再到基础设施在内的全产业链生态。

  当前,徐汇人工智能企业已集聚千家,产值近千亿元,并汇聚了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创智学院、浦芯研究院等顶尖科研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形成了“热带雨林式”AI创新生态。

  国产自研全球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青龙”,蓄势高飞、走向国际市场的低空经济eVTOL头部企业,逆势增长的跨境电商、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上海高质量发展的稳定锚。2024年,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逆势实现两位数增长。

  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越来越成为新质生产力加速爆发的主要方向和重点领域。上海的GDP含金量高、含科量高、含碳量低,成为各界共识。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大潮,正释放出澎湃动能。在上海长宁区,数字产业高度集聚,预计2024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有望迈上2500亿元新台阶。上海市长宁区委书记张伟说:“长宁坚持集群式发展和新赛道培育互促并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发挥好龙头企业对产业转型、供应链集聚的带动作用,巩固消费互联网发展优势,积极布局产业互联网、低空经济等新赛道,扎实推动2025年工作‘奋力一跳再摸高’。”

  绿色低碳发展纵深推进。首个工作日,上海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在上海化工区正式开工。在“双碳”目标下,从安全、技术成熟度、规模化生产等角度考虑,绿色甲醇是航运业的最优选之一。该项目将实现上海绿色甲醇产业“零”的突破,预计2025年底正式建成,上海港有望加注“第一口”本地产绿色甲醇。

  值得关注的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上海向体制机制改革要效益——鼓励源头创新,上海制定新一轮科技成果转化三年行动方案,扩大职务科技成果全部赋权改革范围,推动高质量孵化器、大学科技园、概念验证平台建设;强化科技金融支持力度,上海出台科创金融服务能力提升“20条”,实施支持创新药械发展“28条”,完善从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到S基金、并购基金的创投基金体系,组建千亿级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和未来产业基金;完善国资创投考核容错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期、投长期,既投小也投大、投硬科技,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做强主攻手,勇于担使命

  上海港成为全球首个年吞吐量超5000万标准箱的世界大港,有望连续第15年居全球首位;上海洋山口岸年进出国际航行船舶破万艘次,系历史首次;上海口岸2024年入境外籍人员数量近456万人次,其中浦东机场口岸入境外籍人员数量位居全国空港首位……枢纽门户地位提升,资源配置能力更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走深向实。

  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上海以此为主攻方向,统筹牵引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刚刚结束的上海市委全会提出,突出重点、把握关键、集中发力,加快深化“五个中心”建设。从落实国家战略、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家安全出发,用好协调推进机制,加快政策落地落实,全面推动机构集聚、业务创新、功能提升,强化整体效应、平台效应、放大效应、辐射效应。

  立足战略全局,思考谋划“整体效应”。2024年,上海通过沿海捎带、多式联运、中转集拼等功能创新,促进了国际中转箱量快速增长,进而带来了航运保险业务等增长,也大幅提升了保税燃料加注的需求。握紧拳头齐发力,系统性整体推进的“五个中心”建设必将解锁更大的增量空间。

  做强功能提升的“平台效应”。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业务试点上线,四品种首日登记总重量近19万吨;航贸数字化平台2024年6月正式上线,截至2024年11月初电子提单已超过18万单;支持企业高水平“走出去”,全国首个“走出去”公共服务办事大厅在临港落地……上海各种功能性平台,不断链接资源、增强配置,为“五个中心”提质升级打牢基础。

  释放改革开放红利的“放大效应”。2024年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成立的第五年,五年间,累计形成了70个全国首创性制度创新案例;无独有偶,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成绩单”也显示,其五年来累计形成154项制度创新成果……从一项项首创样本到产业集聚发展,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敢于用创造性思路解决问题,一直是上海的鲜明标识。上海市委全会提出,正确处理好立与破、内与外、“树木”与“森林”的关系,在同步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制、结合企业需求提炼突破举措上下更大功夫。

  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的“辐射效应”。此前正式开通运营的沪苏湖高铁,是长三角首条连通沪苏浙三省市的高速铁路,打通客流、物流、商流、资金流,成为长三角地区路网布局进一步完善和长三角一体化深度融合的大动脉。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也正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以及国家的发展需要深度链接,带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扬帆入海。

【纠错】 【责任编辑:史依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