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学子赴国际组织实习的“台前幕后”:从“小我”走向“大我”,在“大我”中找寻“小我”
  • 新华网无人机
信息

分享至手机

交大学子赴国际组织实习的“台前幕后”:从“小我”走向“大我”,在“大我”中找寻“小我”

2025-01-14 17:49:11 来源:新华网

  2024年以来,上海交通大学 21 个学院近 60 位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国文化,发出中国声音,以实际行动彰显中国的国际形象,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贡献交大青年力量!

  同学们在国际舞台的台前幕后,展现出从“小我”走向“大我”,再从“大我”中找寻“小我”的精彩历程,展现了交大青年的风采和担当。

 从“小我”起航

  选择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2023 年的数据显示,当前世界上仍有 9.1% 的人口面临严重饥饿问题。来自农业与生物学院的张威深知,农业不仅是关乎全球福祉的基础,更是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在很多人眼中,农业仍被认为是低端、艰苦、不体面的行业,鲜有人愿意主动投身其中。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研究生期间,这个问题的答案逐渐清晰,她也迈出了实现农业改善全球民生的第一步——前往 FAO。

  

  -张威与联合国驻多哥常驻协调员 Coumba Sow 女士合照-

  在前往比利时进行学期交换中,来自交大-南加大文创产业学院的张璇得以近距离接触了联合国欧盟所在地的工作环境,了解到国际组织运行的复杂性。这让她充满了好奇:国际组织如何制定政策?如何协调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员合作?这些问题深深吸引了她,也促使她开始关注类似的职业路径。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 2021 级硕士研究生郭宗哲,在一次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吉林省珲春市举办的第五届东北虎栖息地巡护员竞技赛中,穿越雪地、翻山越岭,亲身参与了巡护员的工作。这段经历深深激发了他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兴趣,也为他日后从事国际组织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郭宗哲与黄泥河国家级自然波湖区巡护员 -

  将性别平等观念纳入主流,推进男女拥有平等的就业等经济机会是来自教育学院的王晴从事和推进学术研究的动力。在导师的交流中,王晴意识到在国际组织工作能够参与国际性研究,为成员国制定政策提供建议,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成员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由此,走向国际组织工作的种子悄悄埋在了她的心里。

  来自哲学专业的冯展鹏,在交大攻读学位期间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逐渐形成了对国际组织的浓厚兴趣。他认为,只有通过跨国平台,才能更广泛地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一名交大学子,他深知自己肩负着更大的使命——不仅是职业发展的机会,更是对全球社会的责任感。

  几位交大学子的选择,正是源于他们对世界的责任感和个人追求的结合,他们从“小我”出发,背后承载着的是对“大我”的向往与承诺。

  从“小我”走向“大我”

  初入国际舞台

  从上海交大的校园到国际组织的舞台,交大学子如和平鸽般飞向世界,肩负使命,传递理想。

  王晴所在的部门是亚洲开发银行中亚地区经济合作项目性别组(Gender, Cross-cutting Themes, the Central Asia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sia Development Bank)。

  

  - 王晴在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办公室 -

  中亚地区经济合作计划(The Central Asia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简称CAREC)是由 11 个国家和发展伙伴组成的伙伴关系,旨在通过合作促进发展,从而加快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其中的性别小组旨在将性别平等观念纳入主流,推进男女拥有平等的就业等经济机会,提升成员国的性别包容程度和赋权能力。

  致力于环境保护的郭宗哲则加入了在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东亚及东北亚办公室(United Na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 East and North-East Asia Office)进行了为期五个月的实习工作。

  

  - 郭宗哲在联合国亚太经社会 -

  他所在的项目涉及东北亚海洋保护区网络(North-East Asian Marine Protected Areas Network, NEAMPAN),自 2013 年成立以来,致力于为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提供一个联合监测、信息共享和综合评估的海洋保护区交流与管理平台。

  加入UNDP 的全球共享服务中心(GSSC)是张璇探索国际组织的一大步。UNDP的工作范围涉及全球约 170 个国家和地区。作为联合国的发展机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帮助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下属机构GSSC自成立以来,致力于提供人力资源和财务服务,作为支持联合国其他机构的工作、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 张璇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

  外国语学院翻译系的冯佳琪前往加纳首都阿克拉,在FAO非洲区域办公室,进行为期11个月的实习。她所在的性别与传播组(Gender and Communication, Regional Office for Africa,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致力于将性别平等纳入主流,积极赋能农业食品价值链上的女性,帮助她们获得更多商业机会,改善生活状况。“全球粮食安全,不仅是紧急援助的‘授人以鱼’,更是长远发展的‘授人以渔’。”这是 FAO 致力实现的目标之一。

  

  -冯佳琪在FAO非洲区域办公室-

  出于对对国际事务和人道主义事业奋斗的理想,数学科学学院 2017 级本科生、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1 级硕士研究生康正炎来到了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IFRC)。她的任务是通过工作胜任力模型的开发。将更多资源和决策权交给受影响地区的本地组织和社区,从而推动人道主义援助的本地化。

  

  - 康正炎加入IFRC -

  “大我”之下

  国际组织的台前与幕后

  进入国际组织的工作并不总是顺风顺水,走上新的平台之上,每个人都会遇到新的挑战与考验。

  对于冯佳琪来说,第一个挑战来源于“生活”本身。初到加纳时,她对于当地人过于热情的搭讪感到有些不适应;陌生的城市、全新的交通系统、不同的卫生条件等带来的诸多不便,都是需要逐一去磨合的。

  ​

  

  -冯佳琪和同事伙伴们-

  初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冯展鹏就接到了人力资源部门的重任——小到一个岗位的设立和招聘,大到一个机构组织政策与架构的设计和管理工作都需要涉及。

  

  - 冯展鹏与国际组织的同事 -

  面对体量庞大又具有跨国属性的国际组织,处处都需要对“人”的了解和对“事”的清晰,入职初期的冯展鹏坦言,自己没有太多人力资源的理论经验。

  另一边,受科研兴趣驱动来到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吴焱煊感受到了全新工作环境的新奇——“办公室人员精简”“员工的背景也比较多样”、同时所在组织的办公室合作很广泛、任务定位高、要求快速上手、需要全方位兼顾项目链。

  

  - 吴焱煊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作期间 -

  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国际统计伙伴系统(PARIS21)实习的柳星雯(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2020级博士生)则需要面对来自全球的海量数据、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多样化的信息格式,建立可重复使用的数据分析工作流。

  

  - 柳星雯在OECD -

  跨文化是许多同学提到的重大挑战。在国际团队工作初期,王晴面临着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同事们沟通上的挑战,特别是语言障碍。“非洲有自己的非式英语,无论是用词还是发音和上学学的都很不一样。”正在 FAO 内罗毕办公室实习的廖杰雷特别提到,“我刚来办公室的时候 60% 的情况下都听不懂对方在讲什么,而且在去到乡村的实地工作中很多人不会说英语,只能用斯瓦西里语,还有些连斯语也不说,只说自己的部落语言。我们只能用微笑和 body language 这种世界共通的语言体系交流。”

  

  -廖杰雷在FAO内罗毕办公室实习期间出差考察-

  不仅仅是语言交流,跨文化工作的要求的背后更是对各方文化和需求的理解与调和——“不仅需要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正确引领和适时监督,还需要发达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发展中国家的鼎力配合,更需要政府官员的有效传达和秉公执行、公司企业的法规遵守和责任承担,以及社会个人的意识觉醒和积极参与”——这是郭宗哲在实践中的深刻体会。

  于“大我”中追寻“小我”

  在国际组织的成长与收获

  面对新的挑战,交大学子们步履不停,积极合作、常学常新,在多元文化与复杂国际议题中,寻找自我定位。

  正是在国际组织的实习经历,让吴焱煊不断“茁壮内心”,在实习工作里一步步克服困难、调整心态继续前进的过程中,他更加坚定自己的学术理想,也让他增强了始终直面挑战、保持探索的勇气。

  

  - 吴焱煊在UNIDO上海办公室 -

  同样面临跨文化的挑战,冯展鹏结合他的哲学背景,与同事和前辈们积极沟通,并迅速适应了联合国庞大且跨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

  

  - 冯展鹏在FAO期间 -

  王晴也在和同事的积极交流中,逐渐找到了其中的门道,感受到来自不同地方的同事们共有的爱与热心,并为共同的理想而奋斗。

  经过和同事们一个多月紧锣密鼓的筹备,CAREC 区域性别专家组会议、妇女商业论坛和性别颁奖典礼成功召开,与会嘉宾们对王晴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这让她感到非常荣幸。

  

  - CAREC区域性别专家组会议系列活动 -

  柳星雯更是感慨,跨文化工作不仅仅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极具价值的学习过程,能够帮助她扩大视野,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从“大我”中反射“小我”——“我学会了如何在尊重他人文化的同时,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 柳星雯和同事开会,他们来自世界各地 -

  她的专业背景“管理科学与工程”更是为她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实践技能。在实践中,她找寻到了自己所学知识在国际组织决策中的关键作用与意义。

  ​

  

  -铁亦柔在哈萨克斯坦,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

  “很多时候会想,我们真的有在改变世界吗?”这是远赴哈萨克斯坦,在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实习的铁亦柔,始终扪心自问的。她参与了中亚国家反腐败行动年会的宣传和中国香港廉署和中亚各国双边会谈相关工作,尽管身在幕后,却一丝一线地关系着台前。而在廖杰雷看来,国际组织的项目通常涉及多方国家政府,资金量都很大,但具体到手上的工作都是很平凡琐碎的,作为实习生做的都是“小小的事”。

  ​

  

  -廖杰雷在工作中-

  “但当你看到村民发自内心的笑容和热情欢迎,看到先进的农业技术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看到新修建的水库确实能解决当地水资源的问题……又会想,好吧,我想我们确实有在帮助这些村民过得更好一点。”廖杰雷说。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初心,对自己诚实。在一步步向外为世界做实事的同时,更加理解真正的自我。

  “世界虽然不尽如人意,但也并非那么糟糕。无论身处何地,从事何种职业,永远不要忘记为这个世界的美好贡献一份力量,这就足够了。”这句话是康正炎在实习期间一位老爷爷同事对她的教诲,成为她继续从事国际事务和人道主义工作的动力源泉。

  

  - 康正炎在IFCR大会议室 -

  迈入2025年,张威希望能在已经熟悉的工作框架内,继续积累经验,提出创新思路,为 FAO 卢旺达团队带来更多积极变化。她期待通过实际行动助力卢旺达国家战略(NST1)和农业转型战略(PSTA5)的落地,改善当地农业现状,提升小农户的生存质量。而这正是她四年前写下的志向——“未曾想到,今天的自己能在距离祖国一万多公里的非洲,在这片遥远的土地上奋力奔向当时的梦想。”

  ​

  

  -张威在“提升中小微农业企业金融知识与商业管理能力”项目闭幕式-

  结束上一段实习的郭宗哲也再次启航,开始他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秘书处(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al Programme CITES Secretary)科学事务实习生的新工作。

  

  - 郭宗哲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

  在国际舞台上,交大学子用行动诠释了和平的意义与合作的价值。他们既是全球发展的参与者,也是未来的塑造者。他们的每一步,都在为世界注入更多中国的声音与智慧,也为更多后来者点亮了前行的灯塔。这是一段旅程的结束,也是无数可能的开始。

  

  未来

  他们将继续如和平鸽般展翅高飞

  为全球发展注入更多中国声音

  也为交大学子探索出更多样的人生

  (彭可文 赵鹏飞)

[责任编辑: 王若宇]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