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探绿色发展新路径,长三角资源循环产业技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1月15日,长三角资源循环产业技术研讨会举行。研讨会聚焦资源循环利用核心议题,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为长三角乃至全球的资源循环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机遇。
长三角资源循环产业技术研讨会举行。
研讨会期间,时科金山资源循环项目同步启动。
步入时科金山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工厂,可以看到先进的技术设备高效运转,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一目了然。通过一系列创新技术手段,有机废弃物在这里被转化为多种高附加值产品,如生物炭、有机肥料等。“这些产品不仅有效解决了废弃物处理难题,还在农业生产、土壤改良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体现了资源循环利用的巨大潜力与经济、生态效益”。时科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蒲加兴介绍说。
时科金山资源循环项目同步启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表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对于金山区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关键作用。“希望时科金山项目能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示范样本,引领绿色发展潮流”。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张秩通表示,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希望研讨会能汇聚智慧,为全国农业发展提供可行方案”。 上海市金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邱运理说,金山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优势,希望以研讨会为契机,加强合作,聚焦生态种植等特色领域,探索创新路径,打造乡村振兴样板。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沈晓辉则认为,产学研融合格外重要,希望研讨会促进交流,攻克难题,加速成果转化,助力农业现代化。
专家报告环节,陈温福以《绿色科技“炭”索未来——生物炭的前世今生》为主题作报告。陈温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生物炭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机制。从生物炭的制备技术创新到其在土壤改良、碳封存等方面的应用实践。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卫聚焦《肥料产业发展趋势与展望》主题展开演讲。周卫结合当前农业生产需求与环境挑战,系统分析了肥料产业面临的问题与机遇,为肥料行业从业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决策参考与技术指导。
蒲加兴分享了《有机废弃物低碳循环利用产业模式探索与实践》,蒲加兴以时科公司的实际运营经验为基础,详细介绍了公司在有机废弃物处理领域的创新技术与成功商业模式。蒲加兴介绍,时科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构建起了一套涵盖废弃物收集、处理、产品研发与销售的完整循环体系,实现了有机废弃物的高效利用与低碳转化,在减污降碳的同时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行业发展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博士倪远之带来的《碳交易视角下农业源减污降碳增汇价值实现的探索与展望》报告,则从碳交易市场的全新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农业领域在减污降碳过程中如何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有机结合。倪远之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政策与实践案例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思路与建议,为农业源参与碳交易市场、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周胜围绕《农林废弃物炭化还田的减排固碳效果评估及碳足迹核算》主题,运用大量科学研究数据与实际案例,详细阐述了农林废弃物炭化还田技术在减排固碳方面的显著效果以及碳足迹核算的重要意义与方法,为进一步优化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提升生态环境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员朱凤香在《生物质废弃物多元利用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报告中,全面展示了生物质废弃物在能源、材料、农业等多个领域的多元利用途径与创新技术成果,拓宽了参会者对生物质废弃物利用的视野与思路。
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李亮带来《双碳背景下上海市循环经济发展政策与产业体系》报告,对上海市在双碳目标指引下的循环经济政策体系进行了全面解读,并深入分析了当前产业体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为企业把握政策机遇、优化产业布局提供了清晰的指导方向与政策指引。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其荣以《土壤健康与有机(类)肥料制造》为题作报告。沈其荣从土壤生态系统健康的宏观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有机(类)肥料在维持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关键作用与制造技术创新要点,为土壤肥料领域的科研与生产实践提供了前沿的理论指导与技术借鉴。
据悉,会议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指导,时科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联合主办,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众多知名单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