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宜川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受访者供图)
下午3点,宜川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小剧场里传来阵阵叫好。家长们带着孩子,来这里观看宜川吉祥越剧艺术团演出的《梁祝》《追鱼》等传统剧目。艺术团成员中,很多是当地居民,有的是资深戏迷,有的是学生,有的是白领。尽管不是专业团体,但节目质量一点不低。在剧目《追鱼 鲤鱼三场》中,随着5岁小演员玥玥用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表演赢得全场经久不停的掌声,演出气氛被推向高潮。
上海普陀区宜川路街道被称为大都会里的民间艺术之乡。居民自发,街道搭台,社会力量参与,宜川路街道结合自身特点,用20年时间,走出了一条在大都会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之路。
喝着咖啡听越剧——
“完完全全居民自发,文化的生命力来自人民群众。”
在上海,哪些人热爱看越剧?
走进宜川路街道社区文化中心小剧场,答案也许让很多人意外:习惯提前进场的老年人抢占了最前排的位置;年轻夫妻带着孩子,一手咖啡、一手奶茶,观众中还时不时出现几张外国面孔。如果当天表演的剧目是《梁祝》这样的大戏,那么上座率常常超过100%——稍晚些入场的观众只能坐在走道中间,或者站在最后一排。
团队也许是业余的,观众绝对是专业的。这是走进宜川路街道后,很多戏曲艺术团体的共同感受。
图为宜川吉祥越剧艺术团在社区进行演出。(受访者供图)
2016年,袁晓丽和几个志同道合的越剧爱好者成立了宜川吉祥越剧艺术团。艺术团以排演大戏为主,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已经成功上演了17本大戏,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戏班子”。
袁晓丽说,艺术团选择在宜川路街道安家,和这里的戏剧文化氛围有很大的关系。“这里的观众对于戏剧的了解和热爱,一点不亚于我们的演员,表演中,他们对剧目中的精彩桥段、经典唱词如数家珍”,她表示。
当地居民说,宜川人的“越剧基因”,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上世纪50年代,宜川新村建成时,首批居民中就有不少越剧爱好者,等到电视机普及,许多人家的收音机里依然不时传来越剧的经典唱段。
今天,听着收音机里越剧长大的孩子们,又成为了传承戏剧文化的主力军。在宜川路街道常年活跃的30多个民间戏剧团体中,“月光越剧队”格外引人注目。团长袁南飞是一名物业管理人员,从小受家庭影响,热爱越剧文化。他说,之所以叫“月光越剧队”,是因为团队成员由20岁至30岁青年人组成。白天,大家在各自岗位上忙碌;晚上,他们伴着“月光”而来,在公园和社区里表演折子戏。
有了浓厚的群众基础,宜川路街道也着力为居民配置丰富多样的戏曲资源。每年10月举行的宜川戏曲节已经连续举办23届,在和上海五大戏院合作下,戏曲节期间还曾邀请到尚长荣等艺术大家走进社区。自2002年以来,当地举办的各类戏剧演出3510余场,观众接近100万人次。
“宜川路街道能够成为上海的民间艺术之乡,充分彰显了群众文化的生命力。”宜川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破壁出圈,传承创新——
“让更多在这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爱上中国非遗。”
传承弘扬传统文化,需要“学古不泥古”,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瓷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世纪40年代,海派瓷刻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2005年起,上海市非遗项目海派瓷刻传承人程佩初开始在宜川社区学校开办瓷刻班,建立“瓷刻艺术社”“海派瓷刻”工作室、“传承人团队活动室”,并组织多项瓷刻文化进校园活动。
在宜川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瓷刻展示馆,许多展品让人眼前一亮。和其他瓷刻所展现的中国传统美术题材不同,这里的瓷刻一眼望去,就知道哪些作品出自青少年之手:ACG、宇航员,都能成为雕刻在陶瓷上的主题。
海派瓷刻带教老师朱美娟介绍,每逢寒暑假,宜川路街道就会组织“非遗夏令营”“非遗学院”等活动,让中小学生和家长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近10年来,通过在周边四所学校开展瓷刻课程,已经培育“小小瓷刻传承人”近200名。
“其中不少小传承人的艺术水准已经达到准专业水平,作品可以在网上直接售卖,对他们而言也多了一门实实在在的手艺。”朱美娟说。
图为宜川美玉舞蹈队获得央视“感动中国”节目银靴奖。(受访者供图)
打卡人变成传承人,“业余班子”登上央视舞台。宜川美玉舞蹈队是一支由热爱舞蹈的退休人士自发组织的舞蹈队,成员有25人,其中不少为华侨或留学生家属。成立9年来,由这支业余队伍编排的非遗民族舞蹈不断登上专业舞台,并获得央视“感动中国”节目颁发的银靴奖。舞蹈队队长黄玉表示,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和街道长期以来的支持和观众的热爱分不开,“宜川路街道的文化氛围,为大家投身兴趣爱好,传承非遗文化提供了很好的舞台。”
在宜川路街道,传统文化把各个年龄段、各种职业的爱好者聚在了一起。在街道精心配置的各种文化资源的熏染下,一代代人渐渐从“打卡”到“爱上”,从传承到创新,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更好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展望未来,街道期望通过多元化传播、校园教育普及等举措,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更多连接点,让传统文化更好融入百姓生活,成为滋养大众精神世界的常青之树。”宜川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赵飞表示。
苏州河畔,大都会里,一个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正在广袤基层焕发出历久弥新、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出品: 王永前 姜微
策划:杨金志
监制:潘旭 方为
统筹:朱翃
记者:吴振东 王若宇 师千行
视频制作:徐昌敏 虞礼锋 张千石 陈鹏帅 尹骏逸
鸣谢:普陀区委宣传部
新华网 新华社上海分社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