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大会要求“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了“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的宏观导向,指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因此,深刻认识和牢牢把握职业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不仅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应有之义,也是依法落实“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大决策的重要前提。
政治属性: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全国就业人口分布的7个职业大类中,生产一线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占了绝大多数。从结构上看,“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等约占12.6%,“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农、林、牧、渔业生产及辅助人员”和“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等生产一线劳动者约5.7亿人,占就业人口的87.4%。
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可见,除了具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共同政治属性外,职业教育还具有直接培养、服务“数以亿计”且占“绝大多数”的一线劳动者的独特和鲜明的政治属性。
人民属性:直接支撑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教育
国以民为本,民以业为生。“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早在1917年,黄炎培先生就在上海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以倡导、研究和推行职业教育,旨在“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和“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百余年来,中国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就业乐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仍然存在“厚此薄彼”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育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教育部网站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高等教育阶段,全国职业本科和专科在校生1693.8万人,普通本科在校生(2331.0万人)和研究生教育在校生(365.4万人)共计2696.4万人;在高中阶段,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在校生1683.1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2713.9万人。由此可见,在我国的教育体系当中,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仅占38.6%,在高中阶段仅占38.3%。从总体上看,无论在高中阶段还是在高等教育阶段,普通教育在校生规模都超过职业教育1千万人以上,“职普比”(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规模之比)不到4:6,一些省市甚至不到3:7,最低不到2:8。
因此,“解决好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这一结构性就业矛盾”和“提高教育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度”,不仅需要关注中、微观层面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学科专业布局调整,更要提高政治站位、站稳人民立场,重视整体教育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匹配,依法把“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建设“技能型社会”落到实处。
战略属性: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和落地的教育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随着时代发展,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科技创新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乃至“新质生产力”,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到“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和“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
我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39.9万亿元,占GDP比重31.7%,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6.2%,占全球比重约30%——而形成我国在大国博弈中这一重要战略优势的关键因素,正是数据背后数以亿计的默默无闻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和“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职业教育。
(作者为上海市教科院职教所所长 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