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镇直通车|白发映初心,余晖暖田林
  • 新华网无人机
信息

分享至手机

街镇直通车|白发映初心,余晖暖田林

2025-04-09 08:56:29 来源:新华网

  今天,让我们一同聆听田林三四村社区党员张振芝的讲述。

  时光荏苒,转眼田林街道已走过四十载春秋。作为与田林相伴十九载的老党员,回望这段岁月,总有一股暖流在心头涌动——是田林这片热土,让我的银发岁月绽放出别样光彩;让我耄耋之年仍能躬身耕耘,续写人生华章。

  楼宇间的红色纽带

  2008年,当我将党组织关系转入田林三四村时,未曾想到,这里会成为我人生中又一个发光发热的起点。彼时楼组里三桩“老大难”问题久悬未决:公共绿地被占、婆媳矛盾积年、楼道堆物成患。

  

  我与五位老党员组成了“睦邻攻坚队”。为劝说一楼住户腾退绿地,我们顶着烈日上门十数次,从法规讲到邻里情;调解二楼婆媳矛盾时,我以自家三代同堂的经历现身说法,让两代人的心结化作相拥的泪水;面对三楼堆物难题,我们卷起袖子帮忙整理,汗水浸透衣衫,却换来了敞亮的楼道。更令人欣慰的是,党小组自此立下温情约定:每逢邻里患病,党员们便集资慰问。当《劳动报》记者将我们的故事刊登成文时,我抚着报纸,仿佛触摸到了田林人血脉中的温度。

  宣讲台上的薪火相传

  随着党小组成员变迁,街道又为我提供了新平台——加入“光启晚晴五老报告团”和“百林宣讲团”。在这里,我聆听时代脉搏,探访滨江新貌,更将所见所感化作千言万语。

  

  记得在龙华烈士陵园为少先队员讲述英烈故事时,孩子们湿润的眼眶让我恍见星火燎原;暑托班里外来务工子女高举的小手,让我懂得何为“朝阳与晚霞同辉”。最难忘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我撰写的《国歌诞生的故事》从全国万千作品中脱颖而出。当稚嫩的童声与我苍老的嗓音在录音棚里交织,那一刻,历史与未来完成了庄严的接力。

  诗行里的岁月长歌

  自幼深植的文艺种子,在田林诗社的沃土中悄然绽放。每当晨曦微露,我便在蒲汇塘畔酝酿诗情。《花开蒲汇塘》的涟漪,《田林追梦人》的跫音,字字句句皆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告白。

  

  我的诗作有幸屡获殊荣,但更让我珍视的,是那些被用作校园晨会素材的童谣。某日收到一位青年教师的信息:“张老师,孩子们把您的《四季田林》编成了课间操!”看着屏幕里随韵律起伏的稚嫩身影,恍惚望见四十载田林岁月——老墙砖缝里萌发的新芽,正迎着朝阳拔节生长。

  四秩芳华再启程

  四十年栉风沐雨,四十年春华秋实。你看——社区课堂里,白发讲师与红领巾的问答正叩响未来;诗社案头,泛黄稿纸与电子屏的光影共舞新章;街巷深处,老党员的叮咛与新志愿者的脚步叠成回响。这里没有黄昏的叹息,只有朝阳与晚霞共绘的长卷。

  我以两鬓霜白为笔,以赤子之心为墨,将万千感慨凝成诗句:

  文明智慧花常绽,蒲汇清波载梦长。莫道桑榆霞色晚,万家灯火是春光。

[责任编辑: 王若宇]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