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镇直通车|破解停车难!看五角场如何“螺蛳壳里做道场”
信息

分享至手机

街镇直通车|破解停车难!看五角场如何“螺蛳壳里做道场”

2025-04-09 08:56:22 来源:新华网

  在五角场街道7.6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社区、校区、园区、营区、商区“五区联动”,为创新发展提供了高效动能,然而,有限空间内的停车困局却对工作和生活在五角场的居民们带来了不便。

  破题:网格治理创新方程式

  为破解停车难题,五角场街道坚持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以综合网格治理创新为抓手,通过打造全域“四块七处”共享停车体系,创新“挖潜空间、错峰共享、多元共治”模式,成功破解老旧社区与商圈叠加区域的停车困局。这场“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实践,五角场街道以网格梳理、政企协同、数字赋能等举措,将辖区闲置车位资源盘活再利用,使停车位利用率提升40%,为超大型城市社区治理提供了新范本。

  解题:三把钥匙打开治理密码

  钥匙1

  螺蛳壳里辟道场,扩容巧借周边力

  面对土地资源紧缺的硬约束,五角场街道以“向立体要空间、向共享要增量”为突破口,巧妙挖掘空间潜力,深度激活商圈资源。

  向立体要空间

  在翔殷路934弄小区,通过集约利用空地建设3层立体停车库,新增36个车位,填补了28个停车缺口。这一“折叠空间”,使原本仅能停放48辆车的地面空间扩容至84个车位,资源利用率提升75%。

  

  立体车位

  向共享要增量

  联动新纪元国际广场、3号湾广场、五角场苏宁、创智天地等商业体,将部分利用率较低的地下非机动车库改造为共享停车区,释放1200余个车位供周边社区居民选择就近潮汐停放。

  

  潮汐车位停车合同

  钥匙2

  方寸之间精腾挪,盘活错峰新布局

  在空间无法挖潜的情况下,五角场街道则依托网格工作站大数据治理优势,动态监测区域内车辆流动情况,高效盘活停车空间。

  技术赋能“先到先停”

  在政立路1588弄小区,以网格工作站实时监测系统为依托,创新“先到先停”智能分配系统,结合道路划线优化,使车位周转率提升40%。

  钥匙3

  共建共享汇民情,多元共治破壁垒

  破解停车难题,五角场街道不仅仅是探索空间与技术上的突破,更依靠着社区里的治理合力,将“政府主导”转化为“群众主动”。

  协商议事凝共识

  政立路1588弄小区通过“百脑汇议事堂”收集居民意见,重新制定的《车辆管理制度》获90%业主支持,外来车辆过夜管控措施使业主停车便利度提升50%。

  共治共享化矛盾

  翔殷路934弄小区立体车库投用后,居民共商协调使用这一“折叠空间”,原先因停车引发的居民矛盾得到有效缓解,此外,据第三方评估显示,该小区消防通道占用率降至1%以下,12345投诉量同比减少40%。

  

  治理启示

  五角场街道的实践为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了三点经验:

  空间重构

  通过立体开发、错峰共享突破物理空间限制,实现资源存量激活。

  技术赋能

  以网格化治理、智能分配系统提升管理精度,降低制度执行成本。

  共治生态

  党建引领下的多元主体协商机制,将“政府主导”转化为“群众主动”。

  当停车位成为连接民心的纽带,当共享思维重构社区关系,这种“挖潜空间、错峰共享、多元共治”的创新模式,不仅破解了土地资源约束下的停车困局,更构建起多元主体共建共治的新格局。随着杨浦区“全域停车共享计划”的推进,五角场的经验不仅重塑了城市微更新范式,更通过共建共享的情怀与机制,让方寸之地焕发包容性与生命力,为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责任编辑: 王若宇]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