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4月15日电(记者李荣)外滩,这条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群”的滨江长廊,不仅是上海的城市封面,更是一座镌刻着红色基因与时代匠心的露天博物馆。
经过近2年的悉心准备,由久事集团旗下久事置业打造的“百年外滩”云党课,近日正式在其官方微信号“久事置业党建”上线,全方位呈现外滩建筑群背后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与修缮故事。
挖掘历史
外滩建筑群承载的不仅是建筑美学,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篇章。久事置业自2023年起启动“百年外滩”红色文化挖掘工程,从建筑档案与城市记忆中梳理出几十个红色故事与匠心案例。
“虽然在挖掘和整理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困难,但是,建筑群背后隐藏的故事让人动容,对于我们自己也是一个深受教育的过程。”久事置业董事长、党委书记赵亚鑫表示。
外滩1号,卢绪章、杨延修等在此创立广大华行,这曾是党“隐蔽战线”的经济主力之一。
外滩2号,曾开设上海第一家肯德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
外滩6号,这里是中国人自己开办的首家商业银行所在地,打破帝国主义的金融垄断。
外滩14号,总工会大楼,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外滩17号,友邦大厦,麦新在此创作的《大刀进行曲》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外滩18号,曾荣获国际奖项,展现了上海保护优秀历史建筑和城市记忆的决心。
外滩27号,曾经的“外贸大楼”,是上海外贸体制改革和外贸事业发展的始发地。
中山东二路9号法邮大楼,见证了20世纪初的留法勤工俭学热潮,一大批热血青年乘坐法国邮船公司的邮轮出海,探寻救国救民真理,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历史“教科书”
2024年7月,久事置业的项目团队根据梳理挖掘的内容,汇编发布《外滩红色故事汇之光辉的足迹》一书,受到了社会各方关注。在当时举办的“外滩红色故事汇口述历史发布暨党建理论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
“外滩对上海而言,不仅仅是万国建筑博览群,也在于其丰富的历史内涵,是一本可以阅读的历史教科书。广大华行的卢绪章、杨延修等人能够在特殊的环境、特殊的领域内,把党在经济领域的特殊组织发展壮大,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上海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徐建刚表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对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上海党建研究会智库首席专家冯小敏说,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让外滩故事从书斋里、楼群中走出来,走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走到来访的国际游客中去,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篇章。
上海市改革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李琪认为,外滩体现的是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融合。外滩的历史、外滩的文化,对广大受众来说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从线下到云上
为了讲好外滩故事,久事置业组建红色宣讲队,面向社会,接受团体预约参观。截至目前,已先后接待参访团队80余批2000多人次。
久事置业党委副书记石宏斌介绍,这半年多来,前来咨询预约参观事宜的团队很多,但是老建筑空间有限,还要兼顾办公和商业的协同发展,全部讲解由公司党员职工兼职承担,接待能力仍比较有限。
为了突破这个瓶颈,久事置业一直在摸索一条尽量不受“时空限制”的参观途径,最终有了打造“百年外滩”云党课的想法,并付诸实施。
从外滩1号的隐蔽战线传奇,到法邮大楼的红色航线,8幢经典建筑的历史脉络通过文字、照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跃然“云”端,让市民足不出户即可触摸百年外滩的红色血脉和匠心风采。同时,云党课汇集了沪上多位知名党建专家学者的论述、革命后代讲授微党课、党员职工排演的文艺党课等60多个党课课件。
“我们守护的不仅是建筑,更是城市的精神根脉。云党课是公众参与历史传承的新起点。”石宏斌透露,下一步将通过云党课,搭建更加开放的平台,欢迎专业机构、专家学者和热心市民提供史料、参与研究,共同讲好外滩的革命故事、改革开放故事、新时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