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胰腺癌患者迎来专属治疗指南,上海瑞金医院专家牵头制定填补空白
  • 新华网无人机
信息

分享至手机

亚洲胰腺癌患者迎来专属治疗指南,上海瑞金医院专家牵头制定填补空白

2025-04-16 11:01:33 来源:新华网

  4月15日,正值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之际,国际权威期刊《ESMO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发布《胰腺癌系统治疗亚洲专家共识》(简称"亚洲共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胰腺疾病中心负责人沈柏用教授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参与了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共识制定工作。这一重要成果不仅体现了国际学术界对瑞金医院胰腺中心学术地位的认可,更彰显了中国在胰腺癌诊疗领域的全球影响力。

  

  作为亚洲共识的核心制定者,沈柏用带领团队深入分析亚洲地区胰腺癌诊疗现状,结合中国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提出了多项符合亚洲患者特点的创新性治疗建议。沈柏用表示,这份共识的发布标志着亚洲胰腺癌诊疗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们不仅解决了临床实践中的关键问题,更让国际学术界听到了来自亚洲的强音。"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胰腺中心多年来在胰腺癌诊治领域持续深耕,建立了从早期筛查到综合治疗的全流程管理体系。该中心年完成胰腺手术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次共识的制定,进一步巩固了瑞金医院在国内外胰腺疾病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中国学者参与国际指南制定树立了典范。

  胰腺癌因其隐匿性强、进展迅速的特点,5年生存率长期徘徊在10%以下。亚洲地区的情况尤为严峻,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治疗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突出。尽管国际上有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等指南,但目前尚无一部针对亚洲患者的治疗指南。沈柏用坦言,临床中,时常会面临国际指南推荐的新药在基层医院难以获取,而亚洲特有的有效方案又未被充分纳入的困境。

  亚洲共识的制定历时两年,汇集了中、日、韩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顶级专家智慧。共识创新性地提出了"因地制宜"的治疗策略,既保留了国际指南的精华,又充分考虑了亚洲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实情况。例如,在药物推荐上,共识既纳入了国际前沿方案,也保留了在亚洲广泛使用且疗效确切的传统药物,确保不同经济条件的患者都能获得适合的治疗。

  "系统性治疗"这一概念在共识标题中的强调,凸显了以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全身性手段为核心,结合多学科协作的整体治疗理念。这种治疗模式打破了以往"一刀切"的传统,根据疾病不同阶段的特点,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共识首次明确推荐对晚期患者进行全面的分子检测。这种被称为"分子分型"的检测技术,能够识别肿瘤特有的基因变异。就像为肿瘤绘制"基因身份证"一样,医生可以根据这些分子特征选择最可能有效的靶向药物或免疫治疗方案,实现真正的精准打击。

  "胰腺癌早期症状隐匿,但并非无迹可寻。持续性上腹痛、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新发糖尿病等都可能是预警信号。"沈柏用建议有胰腺癌家族史、长期吸烟、慢性胰腺炎等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腹部超声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查。对于疑似病例,增强CT或MRI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在治疗方面,共识倡导多学科协作模式。瑞金医院胰腺中心率先建立的MDT(多学科诊疗)团队,集合了外科、肿瘤内科、影像科等多领域专家,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这种模式显著提高了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有效性,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亚洲共识的落地实施将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获益。在治疗可及性方面,共识推荐的许多方案都充分考虑了亚洲各国及地区的实际情况。分子分型指导下的精准治疗是共识的另一大亮点。通过基因检测等技术,医生可以识别肿瘤的分子特征,为患者匹配最合适的药物。以BRCA突变患者为例,这类患者对铂类化疗药物特别敏感,还可能从PARP抑制剂中获益。而具有微卫星不稳定特征的患者,则可能对免疫治疗产生显著反应。这种"量体裁衣"的治疗模式,正在改变胰腺癌的治疗格局。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胰腺癌诊疗正在经历革命性变化。我们期待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人工智能辅助的早期诊断系统,二是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的研发,三是优化现有药物的组合策略。"沈柏用透露,上海瑞金医院正牵头、开展、参与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探索创新治疗方案,这些成果有望在未来3年至5年内惠及更多患者。

[责任编辑: 王若宇]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