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医院社区健康行动为肿瘤康复开出“心理-社会支持处方”
图为肿瘤患者社区运动康复讨论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玉米搭配松仁,既能补充膳食纤维,又能摄入优质脂肪,是家常菜里的‘抗癌能手’”……4月21日,在漕河泾街道漕溪党群服务中心,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综合治疗科主任成文武教授手持食材,演示烹饪技巧,随着香气四溢的营养餐出锅,系列别开生面的社区防癌课拉开序幕。
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联合徐汇区漕河泾街道、杨浦区殷行街道开展系列活动,从肿瘤营养、运动、心理社会支持等多个维度赋能基层社区肿瘤防治。
图为成文武教授现场演示烹饪技巧。(主办方供图)
营养:科普美食传递健康“食”尚
在徐汇区漕河泾街道漕溪党群服务中心,肿瘤医院组织肿瘤专家、复旦营养研究院讲师为社区肿瘤患者讲“好吃又管用”的抗癌美食科普、肿瘤预防和康复的饮食注意事项,以及老年人防病保健的食养智慧,“手把手”教授居民做出美食。此外,肿瘤医护和复旦营养研究院专家还面向居民开展义诊和居民营养状况知识调研,为后续精准营养干预筑牢根基。
徐汇区漕河泾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漕河泾街道老年人口众多、白领青年与城市建设者集聚,对肿瘤预防、早筛、康复等方面的需求比较迫切。相信街道和医院携手,结合不同片区的特点,分层分类设计对青年白领、老年朋友、社区康复伙伴等开展相关健康咨询服务工作,将进一步提升居民群众的防癌抗癌意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当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运动:聚焦“常康”推动运动处方落地
在杨浦区殷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自肿瘤医院的结直肠癌诊治领域专家为近50位社区医生、护士详解大肠癌发病历程、高危因素,普及社区预防、筛查、内镜诊断知识;在殷行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来自多家医院的肿瘤外科、护理、营养、心理、运动康复等领域专家面向社区居民和康复期肿瘤患者开展义诊。
此外,肿瘤医院、两家街道社区干部、复旦营养研究院、上海体育大学武术学院、第八人民医院、漕河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殷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社区的专家就“肿瘤患者的社区康复”进行专题讨论,就社区运动康复、营养管理和心理-社会支持处方的社区落地进行深度讨论。
心理:多举并措,精准守护肿瘤患者“心”防线
早在2013年,肿瘤医院开通了一条名为“帮帮我”的心理咨询热线,由持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公益人士为患者疏解心理问题,该项目成果获 2021 年华夏医学科技奖・医学科普奖。
2024年底,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社会工作研究中心面向在该院接受治疗的3003名肿瘤患者开展随机抽样调查,从基础生存需求、康复需求、心理-社会支持需求、自我管理等10个维度的39个指标展开分析。数据显示,肿瘤患者最关切的是:疾病进展与未来生活的担忧、情绪调节以及社会功能恢复。于是,肿瘤医院与徐汇区委社工部等相关部门合作,将原本10多位志愿者组成的公益咨询师队伍,扩大成为近30人的团队。此外,医院基于12年积累的1500余份有效心理服务案例,联合上海电信、上海恒联和具有“共情能力”的心理垂类大模型公司,开发肿瘤患者心理关怀智能辅助系统。借助 “医院 - 社区 - 家庭” 联动模式,将服务延伸到徐汇区、杨浦区的“生活盒子”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社区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的智慧“守门人”。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顾文英表示:肿瘤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要三级医院“龙头牵引”,既是实践者,更是生态构建者、区级医院“精准衔接”、基层机构“扎根落地”。通过分层转诊、资源下沉、数据共享与人文赋能,方能实现从“疾病管理”到“健康赋能”的跨越,真正打通医防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朱富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