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床感受来说,这些年来就诊的患者人数增加了,但我认为这并不代表发病率上升。”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辅助生殖科创始人匡延平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进一步解释,就他观察,患者人数增加主要有几方面原因,“首先,生育政策开放导致此前因政策限制无法生育的人群累积;助孕的技术进步使过去被认为无法治疗的患者也有机会尝试治疗;此外,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上海做为医疗较发达城市,吸引了来自大量外地患者”。
随着我国晚婚晚育人群比例的不断上升,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女性的助孕需求明显增加,卵巢极低储备患者助孕成功的难度更大。对此,近日匡延平教授接受采访进行解答。据了解,匡延平教授作为十三五科技部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以及黄体期促排卵、孕激素控制排卵、二次刺激技术的主要贡献者,在生殖内分泌和生殖遗传等领域有着多项原创性贡献。
“如果夫妻在未采取避孕措施的情况下一年未能怀孕,则应考虑就医。高龄或有病史的患者需提前介入”。匡延平表示,“此外,40岁以上女性建议尽快就医,无需等待一年。
2014年匡延平教授首次提出,高孕激素状态下超促排卵(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方案,主要是促排卵过程中使用孕激素,抑制早发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峰,控制提早排卵。
匡延平教授介绍,PPOS方案中使用孕激素抑制自发排卵,口服给药更方便;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PPOS促排卵卵巢过度刺激发生率很低、更加安全。安全性高就不需要反复到医院做卵泡监测,减少就诊次数,社会经济效益很明显。而传统的长方案、短方案、拮抗剂方案,卵巢过度刺激发生率高,需要反复进行超声检查和激素检查,防止卵泡过多;采用传统方案,病人在促排卵过程中需要反复就诊;和口服孕激素相比,长方案、短方案、拮抗剂方案,都需要注射给药;这些都给病人带来诸多不便。
此外,匡延平教授表示,PPOS方案还可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等复杂病例的治疗,实现疾病治疗与促排卵无缝衔接。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子宫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继而引发疼痛、结节、包块及不孕等。内异症的发生可能与性激素、免疫、炎症、遗传等因素有关,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内异症是育龄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据统计,约10%的育龄妇女患有内异症,全球约有1.76亿患者。
2024年匡延平教授公布延迟排卵技术,他认为,延迟取卵作为解决辅助生殖疑难病例的治疗手段之一,可以预防早排卵,减少对内源性LH分泌的控制,使得促排卵方案更加简单灵活,可以提高取卵困难患者的获卵率,提高治疗效率。可以说延迟取卵改变了辅助生殖底层技术,其价值不亚于PPOS促排方案,很有可能改变IVF的未来。
辅助生殖技术的进步不仅提高了治疗效率,还为相关疾病的综合管理提供了新思路。随着技术不断完善,医疗干预将更加精准、安全,造福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