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气候周开幕式暨绿碳亚洲论坛开幕
  • 新华网无人机
信息

分享至手机

上海气候周开幕式暨绿碳亚洲论坛开幕

2025-04-27 15:04:27 来源:新华网

  2025年4月22日上午,备受瞩目的上海气候周2025绿碳亚洲论坛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上海厅盛大开幕,一场汇聚国内外精英的绿色盛会就此拉开帷幕。

  开幕致辞,共绘绿色蓝图

  上海气候周执行委员会联席主任邹荣发表主办方欢迎致辞,强调了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在全球发展中的关键地位以及本次论坛对凝聚各方力量、促进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

  紧接着,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副会长简大年、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总裁张凤明、香港品质保证局总裁陈沛昌等领导相继登台致辞。简大年副会长提出现代服务业在绿色转型中的独特优势与责任担当;张凤明总裁分享了金融信息行业在助力气候项目投融资、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方面的积极作为;陈沛昌总裁则介绍了香港在标准创制及标准互认领域的先进经验与合作机遇,期待与各方携手共进。

  国内外组织代表发言,凝聚全球共识

  阿拉善SEE副会长罗波、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气候与资源总负责人房伟权、上海英国商会执行会长邓斯图、上海芬兰商会董事会主席宋望球以及中国新加坡商会・上海副会长杨祖义等国内外组织代表依次发言,从不同地域、不同领域视角阐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与全球合作的必要性,分享了各自组织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实践成果与未来规划,表达了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共同构建绿色未来的坚定决心,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签约仪式,共筑合作桥梁

  “蓝色链接・共绘未来”合作签约仪式上,上海市九段沙生态气候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彭峰与泛太品牌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授权总监王玥玥作为签约代表,郑重地在合作协议上签字。此次合作聚焦于生态气候保护领域,旨在整合双方优势资源,探索创新保护模式,为守护地球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打造典范样本,开启携手共进、共创绿色未来的新篇章。

  主题演讲与圆桌对话,激荡智慧火花

  “零碳探索,从未止步:可持续燃料驱动深度减排”圆桌环节,由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副总干事(项目)周非担任主持人。儿童投资基金会气候变化项目主任、中国区副首席代表刘强深入剖析了气候变化对儿童权益的影响,以及通过气候投资促进减排、保护儿童未来的策略路径;汇丰亚太区可持续发展部董事总经理张惠峰分享了汇丰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创新实践,如为可持续燃料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开发气候融资工具等,助力企业实现低碳转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习猛详细介绍了企业在研发生产绿色船舶方面的技术突破与应用成果,展示了航运业向零碳迈进的坚实步伐;海丰航运行政信息中心副总经理高伟探讨了航运企业在优化航线、提高燃油效率、采用替代燃料等方面的减排举措与成效;顺丰集团ESG创新助理负责人钟磊阐述了顺丰在物流包装绿色化、运输环节减排以及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经验,为可持续燃料在各行业的深度应用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与借鉴。

  “负责任的汽车可持续供应链及材料” 圆桌环节,由同济大学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教授主持。蔚来汽车产品环保及可持续团队负责人孟大海介绍了蔚来在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保设计理念与实践成果,包括采用可回收材料、优化电池回收体系等,致力于打造环境友好的汽车产品;帅翼驰新材料集团副总裁张跃波展示了企业在研发生产高性能、轻量化、可降解汽车新材料方面的技术优势与创新成果,推动汽车材料领域的绿色变革并介绍了公司在助力构建汽车可持续供应链方面的多项实践成果,包括通过高附加值再生铝材料,与蔚来汽车助力主机厂实现低碳制造目标;玉成拆解协同将拆解后的铝废料转化为高品质再生材料,提升资源利用率,形成 “拆解即采矿” 的高效模式;与 TÜV 莱茵参与构建 “循环铝数据中台”,确保再生铝材料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可信度,共同推动汽车供应链的绿色转型;德国莱茵 TUV 大中华区客制化服务副总裁方为民讲解了在汽车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认证与评估方面的专业服务,助力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满足市场准入要求。

 成果发布与经验分享,照亮前行道路

  在2024上海气候周影响力发布环节上,上海气候周战略与设计中心执行总干事朱鹏扬博士系统阐述了本届气候周"化影响为行动"的核心主张,并发布了一系列推动气候行动的创新举措与规划。通过构建"传播力-洞察力-行动力"三位一体的赋能体系,全面深化气候议题的社会参与和产业实践。在传播力构建层面,气候周创新推出"气候公园下午茶"品牌活动,通过跨界对话、场景化体验和沉浸式传播,搭建政府、企业、学界与公众的零距离沟通平台。在专业影响力塑造方面,气候周战略与设计中心将联合国内外顶尖智库,发布系列深度研究报告与行业白皮书,以及“标准创制”。同步发布绿色氢能、贸易关税等洞察报告。朱鹏扬博士特别强调:"气候行动需要知识共同体的集体智慧。"上海气候周已发起"知识伙伴全球招募计划",呼吁科研机构、行业组织、领军企业等主体,通过联合研究、场景共创、解决方案孵化等深度合作模式,将专业洞见转化为可落地的商业实践。BRE英国建筑研究院中国区总经理赵戈平发布了净零碳智慧建筑与园区标准,详细阐述了标准的核心内容与技术要求,为建筑行业的低碳转型提供了明确的指引与规范。

  随后,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齐家冲发表了“建设‘三零’示范场景,推动‘双碳’落地见效”的主题演讲,介绍了零碳园区、零碳社区、零碳乡村的“三零”场景,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天加采用光伏、风能、工业余热、地热能、工商业储能以及智慧用能的综合解决方案。同时,还打造三方有公信力的节能体系。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用户、设备供方、国家权威机构均能查看同一套节能运行数据,确保数据的公开透明与不可篡改。

  芬兰创新经验分享,拓展国际视野

  芬兰国家商务促进局中国区创新负责人Mika Klemettinen米卡博士以“芬兰创新迈向气候中和未来”为主题进行演讲,介绍了芬兰在可再生能源、森林可持续管理、生物质新材料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创新模式,分享了芬兰政府在推动气候中和目标实现过程中制定的政策举措与激励机制,为与会者提供了国际先进的绿色发展理念与实践经验,拓宽了全球气候治理合作的视野与思路。

  绿色产业变革与循环经济,探索发展新径

  圆桌环节,天加总裁齐家冲与BRE英国建筑研究院中国区总经理赵戈平、德国莱茵TÜV基础设施与工程管理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张欣、上海丰调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钱颖初、上海腾天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皓等行业权威人士围绕“绿色产业变革中的技术力量与标准保障” 展开深入探讨。凝聚行业力量共创绿色未来,在圆桌讨论结束后,天加联合BRE、TUV、丰调、腾天共同发起“‘三零’示范场景技术融合与智慧数字平台公益倡议”,五方通过优势互补,以智慧数字平台打破信息孤岛,以技术融合加速成果落地,以统一标准引领行业升级,让“三零”理念从示范项目走向全领域。

  “锚定循环经济,共探中国企业绿色出海之路”圆桌环节,由西门子中国副总裁胡建钧主持。西门子全球可持续发展负责人EvaRiesenhuber阐述了西门子在全球范围内践行循环经济的理念与战略,以及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助力企业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循环再生;北辰先进循环科技(青岛)有限公司CEO张涛分享了企业在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塑料循环再生等领域的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展示了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潜力与广阔前景;绿动资本创始合伙人张国津从投资角度分析了绿色循环经济项目的市场机遇与挑战,探讨了资本如何助力中国企业在全球绿色经济浪潮中把握先机、实现绿色出海的战略路径,为企业在国际市场中拓展绿色业务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气候科技焦点,赋能绿色供应链

  《气候科技焦点:创新赋能绿色供应链》报告发布与解读环节,上海气候周亚太合作事务首席代表及青年委员会执行总干事王云昊对报告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报告深入分析了气候科技在绿色供应链中的应用现状与趋势,指出当前绿色供应链建设面临的关键挑战,如信息不对称、技术瓶颈以及供应链各环节协同不足等问题。同时,报告还展望了气候科技在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为各行业借助气候科技实现绿色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随后的圆桌会议由蔚碳科技创始人兼执行总裁施怡然主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副行长AjayBhushanPandey、商汤绝影首席财务官张君毅、阿联酋总统办公厅气候变化顾问MohammedAbdulMujeebKhan、金桥集团副总经理朱理立、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首席青年官何超欣共同参与讨论。

  AjayBhushanPandey副行长从投资角度出发,强调了气候科技在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与供应链金融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分享了亚投行在支持气候友好型项目中的投资策略与实践经验,为绿色供应链的金融支持体系构建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张君毅首席财务官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绿色供应链中的应用场景,介绍了商汤绝影在智能物流、智能仓储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实践成果,展示了AI技术如何助力企业优化运营流程、降低能耗与碳排放,提升供应链的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

  MohammedAbdulMujeebKhan顾问结合阿联酋的可持续发展经验,探讨了在中东地区推广气候科技与绿色供应链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通过政策引导、国际合作与技术创新等手段,促进区域绿色转型的建议,为跨区域的绿色合作提供了新的视角。

  朱理立副总经理分享了金桥集团在打造绿色产业园区、推动园区企业供应链协同减排方面的实践经验,介绍了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服务与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具体举措,为产业聚集区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与案例。

  何超欣首席青年官则从青年视角出发,强调了青年群体在气候科技创新与绿色供应链推广中的重要作用,分享了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在青年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与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initiatives,呼吁各界为青年参与气候行动创造更多机会与平台,为绿色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消费品牌与生物多样性守护

  “消费品牌的生物多样性守护之道”环节由第一财经绿点中国总策划肖文杰主持。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环境、经济和社会政策委员会(CEESP)委员、绿维易新(上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杜金,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低碳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胡冬雯,贝泰妮集团公关总监钟巍分别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消费品牌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责任与实践。

  杜金委员结合自身在IUCN的工作经历与绿维易新的业务实践,阐述了消费品牌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了品牌在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与生产、市场营销等全生命周期中融入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的重要性,分享了绿维易新在推动企业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的创新模式与项目案例,为消费品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专业的方法与路径。

  胡冬雯高级工程师从科研角度出发,介绍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了消费品牌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机制,提出了基于科学研究的品牌生物多样性评估与管理方法,为品牌制定科学合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决策依据。

  钟巍总监以贝泰妮集团为例,分享了消费品牌在实际运营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实践与经验。介绍了贝泰妮在产品原料可持续采购、包装绿色化、品牌宣传活动等方面融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元素的举措,展示了品牌如何通过与供应商、消费者、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强调了品牌在保护生物多样性过程中提升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积极成效,为其他消费品牌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借鉴与启示。

  本次上海气候周2025绿碳亚洲论坛圆满落幕,会议期间各方深入交流、碰撞思想,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与合作意向,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了智慧与力量,也为各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随着论坛成果的逐步落地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将创造一个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 史依灵]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