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礼品展上的来伊份:深耕厚植市场,打造伴手礼金字招牌
  • 新华网无人机
信息

分享至手机

深圳礼品展上的来伊份:深耕厚植市场,打造伴手礼金字招牌

2025-04-29 15:00:26 来源:新华网

425日至28日,第33届深圳礼品展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来伊份携全年精心打造的礼盒矩阵惊艳亮相,深度演绎“健康、美味、分享”的礼文化,全力雕琢“上海第一伴手礼”的金字招牌,吸引了众多目光。

来伊份展台现场吸引重要意向客户洽谈

全年礼盒惊艳集结,开启全场景礼赠新体验

此次来伊份以“礼遇美好 分享幸福”为主题,其展台现场人气爆棚,仅半天时间就收获几十家意向客户上门洽谈合作。来伊份团购事业部负责人孙赜介绍,此次是来伊份首次参加深圳礼品展,公司内部高度重视,特意带来了适用于全年不同消费场景的礼盒。

来伊份的年度礼盒系列别出心裁,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针对传统节日推出的礼盒。品牌巧妙结合季节性节日的特点,融入丰富的文化内涵,打造出极具节日特色的产品。春节作为重要的营销节点,来伊份与跨媒体艺术家朱敬一跨界合作,推出“新年暴富”和“好事发生”联名礼盒。这两款礼盒将美好的祝福与高品质的零食巧妙融合,既满足了年轻消费者对美食的追求,又契合了他们对美好寓意的向往,一经推出便收获了热烈反响。

来伊份全年系列礼盒展出

 端午节的礼盒同样亮点满满。来伊份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保留“高粽”这一深受大众喜爱的礼盒主题IP,延续蛋黄肉粽、豆沙粽等经典口味,同时积极探索新的可能。通过与“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开展文化合作,引入高汤黑松露蛋黄肉粽、高汤花胶鸡肉粽等采用高端食材制作的创新口味,为产品注入了全新活力。此外,来伊份还独具匠心地推出专为考生设计的“定胜糕”。这款糕点与90后剪纸艺术家陈粉丸合作,以萌趣可爱的造型和“胜利”的美好寓意,既传承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潮流,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另一部分则是来伊份常年推出的王牌礼盒,像“伊份心选礼盒”“100份零食礼盒”“多肉汇聚礼盒”“新鲜零食礼盒”“坚果礼盒”“每日坚果乳”等。这些礼盒从内容物上看,涵盖了多种品类,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其中,“伊份心选”礼盒凭借与陈粉丸IP联名的外包装设计,在展会现场成为众多客户关注的焦点,吸引了大量潜在合作伙伴。

意向客户关注“端午高粽”礼盒

 前来展会寻觅优质“产品”的王先生感慨道:“通过深入了解,我发现来伊份在节令仪式场景、情感表达场景的把握上十分精准,还能巧妙借助品牌年轻化IP联名的方式推出特色礼盒,这背后蕴含的巨大合作潜力令人期待。”

“全球好品质”标准,铸就“上海第一伴手礼”名片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海派文化魅力四射,伴手礼市场竞争也异常激烈。在这片充满挑战的市场中,来伊份凭借25年的深耕细作,成功树立起自己的品牌标签。其产品线丰富多样,既有“糕酥侬蝴蝶酥”和“礼遇沪上绿豆糕”这类极具上海地方特色的产品,将老上海的风味展现得淋漓尽致;也有“幸福礼”这种精选全球优质原料的坚果礼盒,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为进一步强化这一品牌标签,来伊份在产品与营销方面持续创新。孙赜介绍,近年来,礼品行业的市场需求愈发个性化。在食品礼包的选择上,DIY自行搭配的趋势日益明显;年轻受众则对融入国风国潮文化元素的食品包装和设计创意情有独钟。据品牌上海地区经销商透露,来伊份在上海伴手礼市场的品牌认知度颇高。

以“礼”传情,赋予零食礼盒情感温度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的情感交流需求常常被忙碌的生活所掩盖。来伊份敏锐地洞察到这一社会现象,深知每一份礼盒承载的不仅仅是美味的零食,更是人与人之间那份真挚的牵挂与美好的祝福。正如孙赜所说:“一份来伊份礼盒,传递的是温暖人心的情感。”无论是加班时同事间分享的坚果礼盒,为疲惫的工作时光带来一丝慰藉;还是节日里家人互赠的节令礼盒,让亲情在美味中升温,来伊份的每一款产品都成为了情感传递的桥梁。

来伊份旗下醉爱酱酒作为矩阵产品展出

来伊份在产品创新和品质把控方面始终走在行业前列,这一点得到了众多合作伙伴的认可。来伊份安徽区域经销商代表与品牌的合作已长达10年之久,他表示:“来伊份在产品创新和品质把关上一直走在行业前沿,尤其是这次和南京科举博物馆联名的高粽礼盒让我眼前一亮。期待通过这次合作,为双方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每一款礼盒的设计,都融入了品牌对消费者情感的细腻考量,这种用心做产品的态度,正是来伊份能够赢得市场和客户信赖的关键所在。

  在第33届深圳礼品展上,来伊份不仅展示了琳琅满目的产品,更展现了对礼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创新实践。未来,期待来伊份继续以“礼”为纽带,为消费者带来更多融合文化内涵与情感价值的零食礼盒,让“礼”的温暖传递到每一个角落,持续引领休闲零食行业的礼文化潮流。

[责任编辑: 许超]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