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5月12日电(许超)在有着“中华商业第一街”美誉的上海南京东路上,太平鸟上海超级壹号店内人群川流不息,在很多人眼里,线下实体经济有着很强的不确定性,但太平鸟集团确定了其战略布局:“首店经济”是企业走向世界的新起点。
5月9日至11日,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新华网联合主办的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在浙江德清举办,主题为“品牌,让世界更美好。”太平鸟董事长张江平在大会启动之际接受采访时认为,保持战略定力,提升产品质量,挖掘传统文化是民族品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此外,在11日举行的“品牌向尚·质领未来”服装品牌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太平鸟开启了全新品牌叙事——“悦享品质时尚”,进一步拓展了服装品牌建设的认知边界。现场,张江平表示,当下消费者正寻求兼具品质与风格的可持续时尚,这不仅是市场趋势,更是太平鸟重塑品牌的内在动力。他透露,下一步,太平鸟将以“积极进取”为精神内核,聚焦中国主流时尚美学,为新一代中产打造覆盖多元场景的质感穿搭方案,持续助力消费者提升生活品质,展现更出彩、更自信的个人表达,并满足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全方位想象。
三次创业:从“轻资产突围”到“全球化布局”
从宁波街边的一家服装小厂,到如今喊出“做世界级时尚品牌”口号的上市公司,太平鸟过去三十年的三次创业蜕变是一篇“草根逆袭”的故事。
1996年,太平鸟在宁波诞生时,中国服装市场正经历“从短缺到溢出”的转折点。彼时,国际品牌尚未大规模进入,本土企业多以代工为生。张江平却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我们不做传统代工,而是直接切入品牌赛道。”这一决策背后,是对消费趋势的敏锐洞察——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费者对高质量商品的需求势必爆发。
第一次创业(1996至2001年),用“轻资产模式”撕开市场缺口。
太平鸟早期以“设计+渠道”为双轮驱动,将生产环节外包,专注打造“微笑曲线”两端。张江平回忆:“当时我们连缝纫机都没有,但设计团队有30多人,这在宁波是独一份。”通过快速翻单、小批量试错,太平鸟每季推出上千款新品,远超同行。2001年,企业营收突破2亿元,成为宁波服装业的一匹黑马。
第二次创业(2001至2008年),以“女装+电商”实现双轮驱动。
2001年,太平鸟切入女装市场,成为宁波首个专注女装的企业。张江平发现:“男装市场已成红海,但女装领域连一家像样的本土品牌都没有。”通过“男装带女装”的渠道共享策略,企业迅速打开局面。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多数企业收缩战线,太平鸟却逆势加码电商。“我们当时判断,线上渠道不是补充,而是未来。”张江平透露,2009年“双十一”,太平鸟单日销售额突破50万元,成为最早吃到电商红利的传统品牌之一。
第三次创业(2017年至今),以“研发创新”对标全球巨头。
2017年,太平鸟登陆A股市场,完成从家族企业到公众公司的蜕变。张江平将上市视为“第三次创业”的起点:“资金、人才、国际化视野,这些资源让我们有能力对标优衣库等品牌。”他说,企业正投入数亿元打造研发中心,聚焦面料科技与智能制造:“未来五年,我们要让研发能力成为核心壁垒。”
品质革命:从“性价比”到“心价比”,满足年轻消费者新需求
长期以来,大量中国服装品牌不得不踏入“低价营销”的竞争,太平鸟的破局之道,是将品质与时尚深度绑定,提出“质价对等”理念。张江平坦言:“消费者不是不愿意为国产品牌买单,我们要让产品配得上价格,让价格对得起品质。”
供应链升级,砍掉80%低效供应商。为打破代工依赖,太平鸟近三年淘汰了数百家低附加值供应商,转向与申洲国际、鲁泰纺织等行业龙头合作。张江平以一款售价599元的羽绒服为例:“我们采用的高密度面料和分仓充绒技术,直接对标国际品牌千元级产品,但价格只有同类产品的60%。”目前,太平鸟核心供应商的平均合作年限超过五年,远超行业水平。
渠道革命,线上线下“同价同质”。过去,电商专供款虽能短期冲销量,却损害了品牌长期价值。张江平果断叫停这一策略:“现在消费者在线上买到的产品,和线下门店的材质、版型完全一致,甚至能享受免费试衣、改衣服务。”2023年,太平鸟线下门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5%,其中2025年初刚开业的上海南京东路全球旗舰店单月销售额最高突破400万元,印证了“品质体验”的溢价能力。
消费者洞察,从“数据”到“人心”。太平鸟每年投入超千万元用于消费者调研,并在内部建立“吐槽大会”机制。张江平透露:“以前消费者吐槽我们‘价格高、品质差’,现在这类反馈减少了80%。”企业还通过私域流量运营,将复购率提升至3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全球化野望:用中国IP赋能民族品牌
面对“东南亚制造冲击中国纺织业”的质疑,张江平表现出战略定力:“传统产能外流是产业链的市场选择,关键是民族品牌要从‘微笑曲线’的两端——设计和品牌寻找产品附加值,就像苹果靠设计和技术拿走行业50%利润,中国服装未来也要靠品牌溢价赚钱。”
中华传统文化让中国IP成为“世界语言”。近年来,太平鸟先后与故宫文创、苏州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等IP合作,推出“新国潮”系列产品。张江平以一款以《千里江山图》为灵感的卫衣为例:“这款产品上市三个月销量突破20万件,其中30%由海外消费者通过跨境电商购买。”他说:“我们让世界看到,中国品牌能做‘平价替代’,这是文化自信。”
全球布局,从“代工”到“创牌”。太平鸟的全球化路径分为三步走:2025年前夯实国内市场,2030年成为亚洲时尚代表,2035年跻身全球一线品牌。目前,企业已与国际上多个时尚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张江平坦言:“中国品牌出海不是‘卖货’,而是‘种草’。我们要让外国人穿中国设计,就像他们穿耐克一样自然。”
高质量发展也在于可持续发展。从“商业成功”到“社会价值”。在环保领域,太平鸟承诺到2030年实现供应链碳中和,并推出可降解面料系列。张江平认为:“年轻消费者愿意为环保支付溢价,这是品牌升级的新机遇。”企业还通过“太平鸟公益基金会”支持教育、扶贫项目,累计捐款超亿元。
长期主义: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张江平多次强调“长期主义”的重要性。面对关税波动、消费疲软等挑战,他表示:“中国品牌不缺‘生存智慧’,缺的是‘战略定力’。当我们不再焦虑于‘价格战’,不再迷信‘洋品牌’,民族品牌的黄金时代才会真正到来。”
站在上海全球旗舰店顶层,望着南京东路的川流人群,张江平语气坚定:“这里将是太平鸟走向世界的起点。未来十年,我们要让全球年轻人知道——中国时尚,不止有‘性价比’,更有‘心价比’。”
从宁波到世界,太平鸟的故事仍在继续。这家企业用近三十年的坚守证明:当品质成为核心竞争力,当文化成为产品IP,民族品牌将飞向更广阔的天空。(视频:张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