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四百走访”!宜川这里用脚步“网”住幸福
在宜川路街道宜川三村第一居民区,“四百走访”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社区干部们记满的民情笔记,更是直抵居民心坎的温暖力量。他们穿梭于楼栋之间,叩响居民家门,用常态化“四百”大走访,织就了一张精细服务网。这张网,进一步兜住了居民的急难愁盼,筑牢了社区的安全防线,更温暖了特殊老年群体的心。
“四百”走访“零距离”服务根基更扎实
“走四百”成为了宜三一委社区工作的基石和常态。信息筑基,社区网格块长深入居民生活,通过日常走访详细记录人口构成、特殊群体分布等基础信息,动态完善“社区云”数据库,为精准服务打下坚实基础,更在走访中主动作为。宣传入心,向居民耐心讲解垃圾分类、清理楼道堆物、禁止高空抛物和电瓶车进楼入户等知识及危害,持续提升居民的安全与环保意识。民意直通, 广泛征集居民对社区建设、设施完善的意见建议,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热情。
“硬骨头”攻坚多部门联手破难题
消防安全是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除常态化利用电子屏、微信群、“四百走访”进行宣传,开展巡查整治、培训演练外,居民区直面“硬骨头”,全力攻坚走访中发现的“老大难”问题。个别居民长期在楼道和家中堆放垃圾,不仅异味扰民、隐患重重,严重影响邻里生活,更构成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成为社区环境的“顽疾”。
面对反复整治、反复投诉的僵局,居民区在街道牵头组织下,联合社会办、城管、公安、安办、物业等多部门组建“攻坚专班”,打出组合拳:约谈子女协助劝导、联系专业回收人员处理垃圾、联合物业落实每日巡查、协调安装烟感报警器加强安全保障。近期,专班更抓住契机,动员并协助彻底清理垃圾,并积极沟通老人入住养老院事宜,为社区安全和环境改善持续发力。
特殊老人精准守护情暖“夕阳红”
走访的目光,尤其聚焦在社区的特殊老人身上。社区为每位特殊老人建立详尽的“一户一档”,记录个人信息、紧急联系人及生活偏好。一支由楼组长、党员、“第二梯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与老人暖心结对,提供代扔垃圾、代购生活用品等日常帮助。一张小小的“爱心联系卡”和冰箱贴,印着消防安全温馨提示、物业公司、社区民警联系方式和紧急救助电话,成为老人的安全护身符。
针对独居老人“吃饭难”,社区创新探索“拾伙日常”模式——动员同楼退休邻居帮忙带饭,餐食参照社区食堂标准并与老人沟通确定,这样既解决了“吃饭难”,又密切了邻里情,更减少了老人独自用火用电的风险。
党员“随手拍”小支点撬动大治理
社区治理的力量源泉,更在于激发居民内生动力。 居民区党总支创新推出党员骨干“随手拍”模式。积极动员社区党员、“第二梯队”、楼组长和志愿者等力量,化身社区“眼睛”,在日常中发现群租、设施损坏等问题,通过“随手拍”即时“单”,社区高效“接单”处置,结果及时反馈。这种高效响应机制不仅推动了矛盾就地化解,更在党员骨干的示范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社区共治,归属感与满意度持续升温,进一步促进了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形成。
枝叶关情,平凡处见真章
这些点滴付出,在关键时刻化作守护生命的力量。块长日常走访时,敏锐发现25号楼独居老人家中飘出浓烟,紧急通过“一户一档”联系其家人,成功处置了因居民疏忽引发的火情苗头;当发现天天驾驶残疾车的125号居民突然未出门,块长立即上门查看,发现其因突发疾病倒地,紧急救助送医。聋哑独居居民陈先生,在块长每日关心和与其姐夫的紧密联络下,家中返潮脱落的屋顶得以及时报修。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让陈先生的姐夫感动不已,专门致电市民热线表达谢意。
从安全隐患的雷霆清除,到独居老人床头的一餐热饭,宜川三村第一社区的温暖故事,源于脚步丈量民情的扎实走访,成于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共治、精准服务。他们更用“零距离”的守护,为社区居民织就了一张充满安全感与归属感的社区幸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