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闸新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院长王椿:为血液病患者筑就“最后一道防线”
在上海多层次的医疗体系中,上海闸新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以血液病诊疗为特色的综合性医院,凭借其独特的定位和过硬的技术,为众多面临困境的患者点亮了希望。上海闸新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院长王椿教授接受采访时介绍:“我们的核心在于填补特定领域的空白,专注于解决那些最复杂、最具挑战性的血液病难题。”
上海闸新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明确的“攻坚克难”定位,医院始终秉持“患者需求至上”的服务理念,重症患者可以延长住院时间,耐药感染患者可以使用必要的顶级抗生素,高龄患者不再是治疗的绝对禁区。
“我们致力于成为华东乃至全国血液肿瘤治疗的‘最后一道防线’。”王椿教授强调。从建院以来,医院总共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700余例,其中绝大多数是辗转多家大型医院后的难治复发患者。在老年白血病治疗领域,上海闸新中西医结合医院成功将移植年龄上限推至73岁,长期存活率达50%,不断挑战医学的年龄边界。
在“防线”背后,是王椿教授领衔的“硬核”技术团队,他们在相关血液病领域拥有深厚的学术积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团队成员均在国内外血液病领域建树颇丰,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了大量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他们的研究领域涵盖了血液病患者真菌和细菌感染的防治策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诱导杀伤白血病的机制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细胞淋巴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供受者嵌合状态检测等多个方向,具备较强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
在血液病治疗的隐秘战场——抗感染领域,上海闸新中西医结合医院展现出超乎寻常的战斗力。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成立仅5年的上海闸新中西医结合医院,耐药菌感染严重程度竟超过许多老牌医院。“因为我们的病人都是从别院转来的‘老病号’,反复感染、反复用药,甚至带来超级耐药菌。”王椿教授解释。面对这些棘手的感染,团队敢用、善用顶级抗生素,曾在国内率先使用1.3万元/天的新特药将濒危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这种强大的抗感染能力使移植死亡率降低30%,成为高龄患者移植成功的关键支撑。
技术壁垒构筑的护城河,正在转化为行业影响力。上海闸新中西医结合医院每个季度举办全国性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培训班”,累计吸引了上百家医疗单位参与。王椿教授希望,参与者通过这些活动可以理清临床实际问题,了解最新的治疗技术和研究进展,分享临床经验和病例讨论,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技能。同时,举办这一活动,也能让更多人了解到上海闸新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诊疗实力与优势,为医院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病医疗联合体的成员单位,上海闸新中西医结合医院专门建立了移植后管理病房,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移植后康复管理服务,以提高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些复杂的病例别的医院不一定接得住,我们能稳稳托住。”王椿教授坦言,目前两个院区共200张血液科床位常年维持180张以上使用率。
“医生的使命,是把病人的希望落到实处。”王椿教授这样定义他们的工作。当患者带着其他医院的“判决”辗转而来,我们团队总以“你不放弃,我就不放弃”的信念迎接挑战。在这里,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一种创造生命奇迹的艺术。在技术突破的无人区,上海闸新中西医结合医院正重新定义血液病治疗的边界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