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魔都)规模创历届之最,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共探新未来-新华网
2025 07/12 09:14:13
来源:新华网

(解码魔都)规模创历届之最,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共探新未来

字体:

  新华网上海7月11日电(记者龚雯)再过半个多月,人工智能领域规模最大、专业度最高、影响力最强的大会之一——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将在上海拉开帷幕。记者10日从上海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主题为“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已有30余个国家和地区1200余位嘉宾确认参会,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包括100余款“全球首发”“中国首秀”,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按节点有序推进。

  2018年以来,上海已举办7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累计吸引了6000余名海内外顶尖专家、25亿人次线上参与。业内认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不仅是全球前沿技术的应用展示台,更是各国共商共享共建的治理议事厅,期待与会者们脑力激荡,共探智能新未来。

  一季度规上产业规模破千亿,人才规模约占全国1/3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经信委主任张英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一季度,上海规上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1180亿元,同比增长29%,利润增长65%,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据悉,上海市区协同建设高能级产业载体,以徐汇“模速空间”、浦东“模力社区”为核心,形成“一东一西、一软一硬”的差异化发展格局。徐汇作为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举办地,吸引了浦江实验室、期智研究院等顶尖机构,以及腾讯、阿里、商汤等领军企业,还培育了无问芯穹、阶跃星辰等10家独角兽企业,目前共有10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

  “今年将再招引600家,会继续积极培育垂类应用上的链主企业,支持上下游企业的高频互动和深度交流,不断拓宽大模型产业链和生态圈。”徐汇区副区长魏兰说。

  作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浦东形成了从芯片到终端、从技术到应用的高能级、全链路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占比全市40%。浦东新区副区长李慧表示,接下来,将继续紧盯创新技术、满足创新需求、集聚优质人才,优化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特赞科技展示的相关技术与产品。(新华社记者 龚雯摄)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目前,上海全市人工智能人才规模近30万人,约占全国1/3。走进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特赞科技,这家成立10年的公司,员工平均年龄为27岁。特赞科技首席组织官王雨婷表示,公司累计申请160余项生成式人工智能发明专利,并完成5项算法备案,为医药、工业制造、汽车、金融等行业,围绕内容生产、管理、分发、分析等全链条构建“内容+人工智能”的商业增长引擎。

  同样是在年轻人“扎堆”的黑湖科技,也在释放着无限潜能,他们通过打破大中小微制造企业的内外部信息孤岛,实现生产现场数据的实时聚合、协作、分析、决策,让工厂云端在线,产业链上下游互联互通。

  黑湖科技通过数据驱动,打破大中小微制造企业的内外部信息孤岛。(新华社记者 龚雯摄)

  比如,一款“黑湖小工单“软件,将中小微工厂的数字化改造时间缩短到了5天,转型成本控制在万元以内。“它能帮助中小微工厂解决交付期拖延、物料库存积压、生产过程不透明等问题,同时赋能中小微工厂柔性响应小批量多批次订单,提升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黑湖科技创始人周宇翔说。

  展览规模创历届之最,“ City Walk环游记”引关注

  本届大会由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网信办、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将于7月26至28日在浦东世博中心、世博展览馆、徐汇西岸等地同步启幕,设置会议论坛、展览展示、赛事评奖、应用体验、创新孵化等5大板块。

  大会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吸引800余家企业参展,其中上海市外及国际企业占比超50%,包括国内数十家AI龙头链主企业,西门子、施耐德等60余家头部外企,30余家央国企等。3000余项前沿展品集中亮相,涵盖40余款大模型、50余款AI终端产品、60余款智能机器人以及100余款“全球首发”“中国首秀”的新品,规模创历届之最。

  据悉,西门子将带来人工智能工业助手,上海音乐学院将推出智能音乐疗愈舱,特斯拉将展示Tesla Bot,宇树科技将推出拳击机器人擂台互动展示,另有消费级AR眼镜厂商将集体秀出具有亮点的产品。

  6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倒计时30天活动上,宣布推出“City Walk环游记”。(新华社记者 龚雯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大会推出“City Walk环游记”,串联起124个打卡点,从展馆延伸至全城三大应用环线。据东浩兰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周瑾介绍,在展馆内是“生活智能内环”,位于“WAIC里”主题街区,机器人将化身老上海里弄中的技能主角,在文艺站、修理铺、小吃街等场景中,完成打鼓、书法、煮串、剥蛋等高精度操作;另有体操、变脸、舞狮、太极等机器人快闪秀。

  在场馆外广场和周边区是“城市服务中环”,举办eVTOL起降、无人机消防与监测等飞行展演,提供L4级无人出租与无人巴士等可体验的智慧交通。“产业生态外环”,则从会场展馆外延伸至浦东、徐汇、杨浦等区域,打造“AI艺术之路”“AI文旅之路”等多条漫游路线,让AI走进城市地标,形成面向公众的科创体验新图景。

  共商共建共享,“中国方案”向全球

  外交部人工智能事务协调员孙晓波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去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首次举办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这是中国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的一次重要行动,旨在搭建开放包容的人工智能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今年大会将再次举办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目前已经有来自世界各大洲接近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代表确认与会。期待会议在全球治理问题上实现三个目标:一是共促团结、二是共谋发展、三是共商行动。

  孙晓波表示,中国作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和先行者,将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与各方一道共同努力,确保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若蒙称,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在中国已经进入千行百业、走入千家万户,但是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人工智能还远未实现全球普惠,各个国家之间的智能鸿沟依然存在。借助本次大会这个平台,加强合作,分享中国方案。

  据悉,今年3月缅甸发生了7.9级地震,我国第一时间奔赴震区,大家都感受到中国救援队的钢铁意志。在这背后,人工智能团队也上演了“生死时速”,仅用7小时就开发了中缅英三语互译系统,在救援黄金72小时服务了700多人次求援需求。救援后,缅方把语言系统纳入了其国家应急语言库。此外,中国科学院和企业联合相关企业开发了“愚公”智慧矿山系统,不单在国内“移山”,还“出海”帮助泰国采矿。在泰国园区,“愚公”系统提升了矿车行驶装卸载整体效率16%,降低综合耗电量20%。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杜广达称,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大模型,为全球用户提供了高质价比的人工智能产品服务,有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的普及应用,向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为进一步推动全球共建开源生态,将推动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联合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中国开发者网络、开源中国等机构,在大会上发布《国际人工智能开源合作倡议》,号召全球以开源为纽带,共商技术创新路线,共促技术成果赋能,共建开放包容社区,共享时代发展红利。

【纠错】 【责任编辑: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