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7月16日电(史依灵 蒋松桓)7月15日,国内第一套文化创意学专业的系列教材——“博学·文创”系列丛书在上海交通大学首发。
据了解,该系列教材共7本,包括《文化创意学概论》《文化创意传播学》《文化创意伦理与法规》《会展文创理论与实务》《旅游文创理论与实务》《文化创意设计学》《文娱文创理论与实务》,涉及文化创意学多个关键领域,涵盖文化学、传播学、法学、设计学、博物馆学、旅游管理学等多学科。该系列丛书首发,标志着我国文创教育与理论体系建设迈入新阶段。
文创丛书主编、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副院长薛可表示,从“新起点”看,文创丛书立足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形势、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新需求、文化创意教材建设新体系的时代背景应运而生,作为国内第一套文化创意学专业的系列教材,已有近100所院校将使用该套教材丛书并纳入教学体系;从“新视角”看,丛书以中国社会发展特色为新视角,以“教育育人”的思政理念为编撰基准,以“数创教材体系”理念打破传统教材建设模式;从“新内涵”看,丛书注重思政性、原创性、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先进性的协调整合,以期实现从“才”到“人才”、从西化到中国、从单一到融合、从象牙塔到大社会、从课堂到课外、从“泛化”工具到“专精”工具的升级转变,推动中国自主文化创意知识体系建设,致力培养中国特色的高阶性文创领军人才。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波英认为,文创产业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文创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支持,文创教育应当与时俱进,紧密对接市场需求。复旦大学出版社副总经理、编审王联合则认为,文创这一新兴领域尚未形成理论指导实际、实践促进理论的良好循环,制约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人才的精准供给,而新发布的“博学·文创”系列丛书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出发,兼顾“系统完整、理论扎实”“紧贴前沿、案例丰富”“数字体验、AI赋能”等多重亮点,是近年来出版界服务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创新成果,有助于推动建构中国文创自主知识体系。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大伟表示,文创系列丛书具有“站得高、看得远”的学术远见,文化创意学自主知识体系教材的建设应回应了当下学科碎片化、产业动态化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求。东华大学教授刘慧说,真正的好教材不仅要满足“授课”,更要“解题”的需要,解决学生愿意听、能听懂、学得会的实际问题,实现“课堂不脱产业、知识服务国家战略”。
教材首批学习者、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及阿姆斯特丹大学在读本科生、硕博研究生分别分享了学习新教材的感受。博士研究生时伟表示,这套教材的“知识新、体系新、观点新”,让跨学科学习者得以快速构建知识图谱,掌握产业新趋势;硕士生叶枫谈到,教材通过“理论+案例”的双轮驱动,培养了跨学科、跨媒介的市场思维;博士生李思晨与硕士生赵文心则分别从“教学助教”与“实战学习”角度分享了教材在提升非遗数字传播能力、拓宽文创产业视野中的实际效用。
《文化创意学概论》联合主编、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院长余明阳表示,发布中国首套系统化文创教材,助力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推动着中国文化“走出去”。“希望通过‘政、商、学、媒’的四方创新融合,推动产教研学协同育才。”余明阳透露,丛书后续还将探索数字化内容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据悉,文创产教研融合教学研讨会也于当日同步举行。来自高校、出版界、文创产业界的知名专家、学者聚焦文化创意领域最新学术成果,探讨产教研学深度融合新模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