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眼睛与流泪:一个被忽视的健康隐患
  • 新华网无人机
信息

分享至手机

揉眼睛与流泪:一个被忽视的健康隐患

2025-07-26 17:33:06 来源:新华网

  引言:揉眼睛的普遍性与潜在危害

  揉眼睛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个小动作,大多数人对此习以为常,认为这只是缓解眼部不适的无害行为。当眼睛感到疲劳、发痒或有异物感时,人们往往会不假思索地用手指揉搓眼睛。然而,这个看似无害的习惯背后却隐藏着诸多健康隐患。医学研究表明,频繁揉眼睛可能导致角膜损伤、眼部感染、视力问题甚至更严重的眼部结构改变。本文将深入探讨揉眼睛与流泪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这一日常行为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并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眼建议。

  流泪与溢泪的医学区分

  在眼科专业领域,"流泪"和"溢泪"是两个需要明确区分的概念。溢泪主要是指由于泪液排出系统受阻而导致眼泪外溢的情况,常见原因包括慢性泪囊炎、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或泪小管狭窄等结构性问题。而流泪则是指泪腺分泌过多导致的眼泪增多现象,可能由情感刺激、异物刺激或眼部疾病(如急性角膜炎、葡萄膜炎、青光眼等)引起。

  泪液的正常排泄系统是一个精密的生理结构。正常人的上下眼睑边缘分布着泪小点(图1),这是泪液进入排泄系统的"入口"。泪小点连接着泪小管,随后汇入泪囊,最终通过鼻泪管排入鼻腔。这一系统类似于房屋的排水系统,任何环节出现阻塞都会导致"积水"——即眼泪外溢。研究表明,正常泪小点呈裂隙状,其直径大小直接影响泪液排泄效率。当这一系统的任何部分出现功能障碍时,就会导致不同类型的流泪问题。

  揉眼睛如何导致泪小点功能障碍

  泪小点肿胀(图2)是揉眼睛引发流泪问题的主要机制之一。频繁或用力揉搓眼睛会导致眼睑组织机械性损伤,引起泪小点周围组织充血水肿。这种肿胀会显著缩小泪小点的有效直径,如同部分堵塞的下水道口,使泪液难以正常进入排泄系统。临床观察发现,这种情况在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中尤为常见。由于过敏反应导致剧烈眼痒,患者会不自觉地频繁揉眼,形成"眼痒-揉眼-泪小点肿胀-流泪"的恶性循环。

  长期揉眼睛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泪小点结构改变。在慢性炎症状态下,泪小点表面可能形成一层薄膜组织,如同在排水口上加了一个"盖子",进一步阻碍泪液排泄。极端情况下,持续肿胀的泪小点可能完全粘连闭锁,导致泪液排泄系统功能完全丧失。这种结构性改变往往需要专业眼科干预才能恢复功能。

  结膜松弛与眼皮松弛的影响

  结膜松弛症是长期揉眼睛引发的另一严重后果。结膜是覆盖在眼球前表面和眼睑内表面的透明黏膜组织,正常情况下紧贴眼球表面,保持眼球外形并参与泪液动力学过程。长期机械性刺激会导致结膜弹性纤维损伤,形成松弛、冗余的结膜皱襞。这些松垮的结膜组织(图3)会干扰泪液从眼表向泪小点的正常流动,如同在溪流中设置了多重障碍物,显著降低泪液排泄效率。

  眼睑松弛同样会严重影响泪液排泄。眼睑的正常位置和张力对于保持泪小点与眼球表面的适当接触至关重要。长期揉搓会导致眼睑皮肤和肌肉弹性减弱,使眼睑特别是下睑出现松弛、外翻(图4)。这种情况下,泪小点会偏离正常位置,无法有效"收集"眼表泪液,即使泪道本身通畅也会导致功能性溢泪。更严重的是,外翻的眼睑黏膜长期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会因慢性刺激而增厚,在重力作用下进一步加重外翻程度,形成难以逆转的恶性循环。

  揉眼睛引发的炎症反应与泪道阻塞

  眼部感染风险是揉眼睛行为的另一大隐患。人手接触各种环境表面,携带大量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揉眼睛时,这些病原体可通过机械摩擦造成的微小上皮损伤侵入眼表组织。临床常见的细菌性结膜炎、病毒性角膜炎等感染性疾病,很多都是通过这种途径传播的。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会刺激泪腺分泌大量泪液,同时炎症产生的分泌物可能堵塞泪道,形成"分泌增多-排泄受阻"的双重效应。

  泪道阻塞的后果不仅限于流泪。当泪液无法正常排入鼻腔时,会在泪囊中积聚,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慢性泪囊炎不仅会产生黏液脓性分泌物反流至眼表,加重刺激症状,还可能引发急性感染发作,甚至导致眶周蜂窝织炎等严重并发症。此外,长期湿润的眼角皮肤容易出现湿疹样改变,进一步加重局部不适感,促使患者更频繁地揉眼,形成新的病理循环。

  揉眼睛与倒睫的相互关系

  倒睫加重机制是揉眼睛影响眼部健康的另一重要途径。倒睫是指睫毛生长方向异常,朝向眼球表面摩擦的状态。揉眼睛的外力作用会将睫毛进一步推向角膜,加剧机械性刺激。同时,眼表过多的泪液会使睫毛粘附在角膜上,加重摩擦损伤。这种损伤不仅直接导致角膜上皮脱落,还会引发保护性流泪反应,形成"倒睫-揉眼-流泪-倒睫加重"的循环。

  临床观察发现,许多过敏性结膜炎儿童患者表现出角膜上皮广泛脱落,但倒睫数量与角膜损伤程度常不成比例。这提示角膜损伤主要来源于揉眼动作本身而非单纯的睫毛摩擦。当通过药物治疗控制过敏症状并严格禁止揉眼后,不仅角膜损伤迅速修复,连倒睫情况也往往明显改善,有力证明了揉眼行为在倒睫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特殊人群的风险与防护

  儿童群体特别容易受到揉眼行为的不良影响。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儿童更容易出现过敏性结膜炎;同时自控能力较弱,难以抵制揉眼的冲动。加之儿童角膜组织更为娇嫩,更容易受到机械性损伤。临床常见反复揉眼的儿童出现角膜上皮糜烂、角膜变薄甚至圆锥角膜等严重问题,家长和教师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隐形眼镜佩戴者是另一高危人群。揉眼睛可能使镜片移位或与角膜产生额外摩擦,增加角膜划伤和感染风险。同时,揉眼可能将外界污染物带入镜片与角膜之间,提高感染性角膜炎发生率。这类人群应特别注意手部卫生,并采用其他方式(如人工泪液)缓解眼部不适。

  老年人因皮肤和组织弹性自然减退,更容易因揉眼导致眼睑松弛和外翻。同时,老年人泪液分泌量常不足,揉眼可能加重干眼症状。对于这一群体,保持眼部湿润、避免揉搓尤为重要。

  健康护眼建议与替代行为

  科学护眼方法对于减少揉眼行为至关重要。当眼睛发痒不适时,可采用冷敷法缓解症状——用清洁冷毛巾轻敷闭拢的眼睑,既能止痒又避免机械刺激。人工泪液可有效冲洗眼表过敏原和污染物,减轻刺激症状。保持良好的用眼卫生,定期清洁睑缘,也有助于减少眼部不适感。

  专业医疗干预在某些情况下必不可少。持续的眼痒、流泪应寻求眼科医生帮助,查明是否为过敏、感染或其他眼部疾病。对于已形成的严重泪道阻塞、眼睑外翻或倒睫等问题,可能需要相应的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和干预可有效预防不可逆损伤的发生。

  结语

  揉眼睛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动作,实际上与眼部健康密切相关。通过了解揉眼与流泪之间的复杂关系,我们能够更加科学地认识这一日常行为的潜在危害。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采取正确的护眼措施,对于维护长期眼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当出现持续眼部不适时,及时寻求专业眼科医生的帮助,而非简单地依赖揉眼来缓解症状,才是明智之举。眼睛是感知世界的重要窗口,值得我们以最科学的方式加以呵护。

黑色箭头所指为正常的泪小点

黑色箭头所指为肿胀的泪小点,无法看见其开口

黑色箭头所指为上泪小点,*标记的是肿胀的结膜,其挡住了下泪小点,导致泪液无法进入下泪小点

老年人由于眼睑松弛外翻,导致下泪小点无法紧贴眼球,从而流泪

  作者:任慧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 王若宇]
扫一扫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上海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上海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上海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