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7月29日电(记者 王默玲)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与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在西岸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次论坛以“迈向算力与电力共生的智能体时代”为主题,旨在应对人工智能指数级增长的算力需求所带来的能源消耗挑战,为全球智能革命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在演讲中提出,世界经济正从对化石能源的“资源依赖型”,全面转向对清洁能源与核心技术的“技术依赖型”。而人工智能的崛起,为这场深刻的能源转型注入了一个全新的、强有力的变量。它既是实现精细化碳管理的关键工具,也是能源系统的新增巨大负荷。应对这一挑战,必须建立起可靠、透明的碳足迹管理体系。
“未来能源呈现绿色低碳化和数字智能化两大发展趋势,而以AI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正在赋能和推动能源的绿色低碳化转型。”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黄震说。
专题报告环节,上海库帕思科技、中信证券、中国电信临港算力、纬景储能、上海临港绿创等企业,从能源供给、绿色智算基础设施、高效垂直领域模型与资本引擎协同发力等角度,审视构筑未来数字经济的绿色基石。其中,作为能源供给端,面对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天然的波动性与间歇性,如何保证AI“大脑”永不宕机,成为智能时代能源安全的终极考验。纬景储能展示了其核心的锌铁液流电池技术,这种本质安全、长时可靠的储能技术,不仅为算力中心提供了最坚实的绿色电力保障,更使算力中心从单纯的能源消费者,转变为可参与电网调度的智慧能源参与者,最终构筑了“以能补算”的战略闭环。
值得关注的是,论坛提出了解决“AI能源悖论”的中国思路。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发布了“能碳智算中枢”成果,旨在为未来绿色智能经济打造的“数字基座”和“中枢系统”,将原本相互独立的“能源流、碳流、数据流”进行一体化的协同管理和全局优化,让能源专家、业务专家用自己的语言下达指令,与人工智能协同完成复杂的绿色低碳优化任务,标志着行业从分散式应用迈向系统性顶层设计的关键一步。
本次论坛集中展示了上海作为先行者在推动人工智能与绿色低碳协同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葛东波在致辞中表示,上海正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的绿色智能之都,开创性地构建算力与电力共生的新型基础设施,为超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上海路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