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7月29日电(史依灵)近日,随着沪滇对口帮扶的不断深入,校地合作也进一步拓展,上海交通大学的老师和学生们也利用暑期和云南相关地区开展了“山山圆梦”和“云上伴学会”等各项学生活动,加深了两地学生的交流沟通,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7月24日,来自云南文山州丘北的40多位中小学生,走进了上海交大徐汇校区。他们不仅走访参观了校园,了解了上海交大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还走进课堂,与自己的“老乡学长”交流,与自己的同龄人开启“云上伴学会”活动,并通过课程了解了人工智能的发展。通过前沿学习和朋辈分享,持续巩固沪滇对口帮扶成果,深化校地协作,让两地学生心更近、行更远。
“同学们好,我就来自云南,现在在上海交大医学院临床医学就读。”杨品动情地说:“今天很高兴带着你们逛了交大,但我更想用我的历经告诉你们,只要你们足够认真努力,一定可以考上心仪的大学,比如上海交大,让我们成为校友。”杨品通过自己勤勉好学的经历,激励着云南的学子们。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三(1)中队几位小学生,则和云南的同学们一同开启了“云上伴学会”的双向交流,希望通过互联网,使得上海和云南两地的同学一起“云学习”“云分享”,加深两地学生在阅读、学科、兴趣等方面的交流沟通。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张路表示,这个项目有助于沪滇学生彼此了解,也能帮助我们上海的同学更好地了解社会,更有同理心地对待他人,很有意义。
云南同学不仅认识了新的小伙伴、通过课程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还亲自动手制作了一只遥控机器狗。
七月中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山山圆梦义工社一行15人,千里迢迢赶赴丘北县八道哨乡阿诺村,开展了为期12天的暑期支教活动。
此次爱心支教活动,聚焦当地孩子们的成长需求,志愿者们精心设计了健康科普、科技创新、艺术审美等多元化课程,既为当地学生补充课业知识,更着力于帮助大山里的孩子们拓宽视野、培养综合素养,提升乡村健康认知水平等。
“‘山山圆梦’志愿服务队,不仅带来了多元化的知识,更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远方的温暖。”阿诺村党支部书记张迁美说道,“希望上海和云南搭建更多的交流和互访的平台,让上海的孩子们能更多了解中国各地的不同,也让云南的孩子们走出大山,看看发达地区的高水平发展。”
自2009年来,山山圆梦暑期爱心支教活动坚持跨越山海,给中西部地区小朋友们送去爱与关怀。十余年来,一批又一批支教队员,用他们的热忱善良,传递着这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温暖,一路相伴。
心相系、手相牵,正是沪滇两地的同心协力、双向奔赴,搭建了各种平台,让两地的孩子们都有机会走出去“看一看、学一学”,也让志愿者针对性的帮扶能落到实处。
云南省文山州“少年寻”暑假研学夏令营班主任黄成艳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夏令营他们来到上海得到了上海交大的大力支持,安排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交流、课程和参观;此外他们还将前往中共一大会址、上海地铁博物馆、江南造船厂、上海商飞航空基地等地进行研学。“因为文山州和上海交大的这份交流情谊,我们希望通过多元化的方式,让上海和云南的学生们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成为携手成长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