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的意义不是一场简单的交锋!2025“至正之旅”喀什师生上海行圆满收官
“感谢这场辩论赛,将对祖国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深埋进了这群青少年的心中”“希望能把上海的所见所闻和比赛经验带回喀什”……7月12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指导,上海法治报社联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等单位主办的“至正之旅”喀什师生上海行第二季活动圆满收官。
从万里之外的叶尔羌河来到黄浦江畔,喀什赛区辩论队16名参赛师生代表在过去一周的时间里,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日、国家安全主题教育日、CityWalk“看上海”日、法治夏令营日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走进上海,阅读历史,感受法治力量。
沪喀两地辩论队首次“友谊赛”
“请问对方辩友,你如何确定你的道德教育可以让他做出改变呢?”“正因为法律的权威性,所以当恶法出现时杀伤力更大!”……11日下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大法庭内,喀什地区师生代表们,围绕“维护社会秩序主要靠道德还是主要靠法律?”展开辩论,与上海赛区代表队首次同台友谊赛对决。
“沪喀两地这场自由辩论真是太精彩了!”本届辩论赛特别设置了现场访谈环节,由喀什赛区主办方之一、上海法治报社新闻采访部主任胡蝶飞担任主持人,与上海决赛、喀什决赛的四位领队老师及喀什六中的辩手代表交流比赛感受与备赛趣事。
访谈中,喀什六中辩论队队员娜孜拉·麦吾拉尼江回忆,“我初三时,看到一位学长在朋友圈分享他参加‘至正杯’辩论赛与“至正之旅”,非常心动。还记得他跟我说‘我们赛场见’,这句话点燃了我对于表达的热爱。”娜孜拉·麦吾拉尼江说,此次是她第一次来上海,切身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良好的法治环境。
谈及印象最深刻的瞬间,莎车一中辩论队领队申奥说:“在这次参赛时,我们三辩同学用带着新疆味儿的普通话说‘我们的祖先用无讼的智慧耕耘这片土地五千年’,那一刻,我想起一个网络视频,一位到新疆旅游的游客问当地小男孩,你是什么民族?小男孩骄傲地说‘中华民族’。”申奥说,那一刻,自己瞬间明白了辩论赛的意义,它不再是一场简单的交锋,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体现。
“辩论赛帮助同学们提升了对语言层次的认知,体会到语言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思维的展现。”喀什六中辩论队领队刘子桐感言。
“国歌诞生地”寻访民族强音
时间倒回到7月7日一早,中共四大纪念馆国旗广场上,一场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正在进行,来自新疆喀什地区的16名师生代表列队大声诵唱国歌,这是今年“至正之旅”喀什师生上海行第二季活动的起点。
当天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爱国主义教育日的首站走进中共四大纪念馆。在展厅留言墙前,师生们用纸笔抒发内心的真挚情怀。“我想借用习主席的一句话: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马松葶同学在接受采访时动容地说。
“《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步入百代小楼,屏幕上老旧影像资料发出的滋滋啦啦的声响,瞬间拉近了师生们与历史的距离。
今年是《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百代小楼在完成全面展陈升级后焕新开放。现场,编号A2395的首版《义勇军进行曲》母盘、由聂耳自日本寄回的《义勇军进行曲》曲谱手稿等珍贵历史文物,让喀什师生得以从多维度了解国歌背后的故事。
“让文化在岁月中传承。”巴楚二中教师祁小龙参观后在留言簿上写下这样一句话,“这确实是我第一次深入了解它背后的故事。”祁小龙感言,“了解历史的过程,也是在增加自己生命的厚度。”
在上海唯一一家专注于婚姻继承家事的律师事务所——上海家与家律师事务所打造的徐汇区家风馆,师生们还零距离了解了家风文化的变迁。
当天,喀什师生们走进了位于徐汇公安分局内的平安建设市民实践中心(警史馆),致敬峥嵘岁月,感受金盾荣光。“我的父亲也是政法系统的,这次参观警史馆后,让我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人民警察的决心。”莎车三中学生马松葶向记者表示。
登上仿真航母感受隐蔽战线
“我在电影里看到过这个装备!”“太震撼了,真壮观!”在“国家安全教育”主题日,喀什师生们走进东方绿舟国防园区,伴随一部主题影片的徐徐展开,那些描绘隐蔽战线的尘封历史,瞬间跃然眼前。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虽然课堂上也会提及国家安全,但总觉得离日常生活有些遥远。”巴楚二中的祁小龙老师感慨道,“这对我今后的教学方式也深有启发——要更多地融入生动故事,用鲜活的事迹来传承不朽的精神。”
展厅内陈列的各式生物痕迹样本和伪装巧妙的间谍装备,也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之前看过一部影片,里面就有这个装置!”喀什六中的郑慧子同学忍不住惊叹,“这提醒我们时刻保持警惕,守护国家安全,是每一位公民不容推卸的责任。”
今年正逢《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十周年,上海国家安全教育馆为此次参观的学生们准备了《国家安全法》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宣传册,引导青少年深刻认识新时代国家安全内涵。
在CityWalk“看上海”日,喀什师生们还来到了百年愚园路。“原来钱学森爷爷的家就在这里!”喀什六中学生阿卜杜扎伊尔·热合曼在钱学森旧居前驻足良久。这位首次来到上海的少年坦言:“以前只在课本里读过‘两弹一星’元勋,今天站在他生活过的房间,突然觉得科学家不是书本上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爱国者。”
除了感受人文历史和法治精神,来自长宁公安分局华阳路派出所的民警还通过互动游戏的形式向同学们开展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禁毒知识及反诈防范等宣传,让安全与法治意识在行走中浸润人心。
变身“律师”体验AI普法手游
“这里的会议室名称很有意思,有纽约有巴黎……”在“至正之旅”上海行中,喀什师生们还走进位于静安区苏河湾中心的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开启特别的“法律职业体验日”。
“你为什么想当律师?这可不是一个轻松的职业。”活动伊始,随着一段微电影播放落幕,刚进入国浩律所工作不久的王雨珂律师现身说法,向学生们还原了律师这一职业背后的坚持与责任。王雨珂特别向辩论队成员讲解庭审辩论与校园辩论的区别,“这是我在学校辩论的时候没有想到过的,但在真实法庭上却非常重要。”
现场,同学们还体验了一款由静安区司法局带来的“FAPUPU”猜罪普法游戏:由AI模拟“校园欺凌嫌疑人”,同学们扮演律师,通过层层提问和逻辑推理,逐步识别其行为并猜测其涉及的罪名。
此行中,喀什师生还来到中国首座警察专题博物馆——上海公安博物馆。公安英烈钱凤岐之孙、普陀公安分局白丽路派出所民警钱友继受邀来到现场,亲自为师生们讲述了一段革命故事。
“1947年,祖父调到普陀路警察分局工作,担任分局中共地下支部书记,那时候他经常拉胡琴、唱京戏,吸引警员到自己宿舍来,传播解放军在前方节节胜利的消息。”钱友继说,“但在1949年5月那段最黑暗的日子里,祖父和另外三位英烈被杀害,大家看到的这只藤箱当时就是用来传送《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的,但他们没有看到黎明的到来。”
“1988年,普陀分局派员到河北老家找到了我,问我是否愿意参加公安工作,我坚定地选择延续这份光荣的事业,回到祖父曾经工作、奋斗过的地方。”听到这里,师生们和过往的游客响起掌声,娜孜拉·麦吾拉尼江和阿伊克孜·莫敏两位姑娘也红了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