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街镇丨都市乡村蝶变记(二):整村“交给”外来人,靠谱吗?-新华网
2025 08/08 15:00:56
来源:半月谈

解码街镇丨都市乡村蝶变记(二):整村“交给”外来人,靠谱吗?

字体:

  白墙黛瓦的民宅,绿树环抱的河面,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位于上海西南角的青浦区练塘镇东厍村,有着人们心目中江南水乡该有的模样。当半月谈记者真正走进东厍村,发现这里与传统的江南村落又有些不一样。

  唤醒沉睡空间

  东厍村村委会西侧,有一座用竹编装饰成的“花桥”,桥面铺着平整的木板,两侧摆满了当季的绣球花。桥的另一侧,是一片辽阔的稻田,田中的秧苗长得正茂盛。

  驻村第一书记单俞迪记得,两年前刚来到这里时,这座桥还处在废弃状态。“现在这里是村里的‘地标’,特别是上半年油菜花盛开和下半年水稻丰收的时候,来往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

  提出改造“花桥”想法的,却是一个外来人。2023年3月,从事乡村设计的白俊熠第一次来到东厍村,就被这里自然质朴的乡村肌理吸引住了。“这里完全满足了我对乡村的想象。”

  产业方有意向,村集体也有需求。2023年10月,村委会与白俊熠所在的上海满山乡遇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随后又成立东厍村整村运营联合管理委员会(下称“管委会”)。

  2025年《上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优质经营主体合作,探索“整村运营”委托管理模式。“整村运营”与过去的乡村开发有何不同?

  

  单俞迪(中)与村民、产业方在瑞龙公园共绘“花径”

  单俞迪告诉半月谈记者,简单来说,运营方不能只靠经营单个项目获利,而是要把整个村庄运营起来,村民也要在其中得到实惠。在白俊熠看来,“整村运营”不是村里有我,而是“我们有个村”,“作为运营商,不能单纯为逐利而来,而是要和村民合作,成为村庄美好生活的共建者”。

  盘活利用空间资源,村民们对此最为可感可知。“‘花桥’只是其中的一处,许多曾经沉睡的角落都纷纷被唤醒。”白俊熠介绍,比如瑞龙桥畔的满山乡村客厅,从村活动室变为集会客、会议、咖啡厅、活动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空间,再比如村里添置了充满特色的灯光设计,让原本静寂的乡村夜晚也变得格外有氛围感。

  找到乡村资源的“稀缺性”

  “上海乡村背靠超大城市,要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做好农文旅深度融合文章,进一步挖掘和释放农村价值。”今年4月,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考察东厍村时说。

  明代的瑞龙桥、元代的庄严寺、5000多年的金山坟遗址,还有练塘土布、茭白叶编织等非遗技艺,东厍村“家底”丰厚。村域森林资源面积9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0.66%,村内的生态资源同样优渥。但乡村振兴不仅要有“颜值”,更要有“产值”。

  “乡村对于上海而言,是独特的,也是难得的。”白俊熠认为,乡村给人带来的生活体验和情绪价值,对于城里人而言是一种“稀缺资源”。单俞迪介绍,管委会在村里找出50余栋闲置农房和村集体用房,通过与村民、村集体共享收益的方式,规划运营民宿度假村。民宿之间嵌入中医、阅读等主题共享空间,串联起村里传统的果业、鲜花业等农业业态,为游客提供多元体验。

  基础设施建好了,知名度怎么打出去?2024年,村里种植的绣球花一度面临滞销困局,这反倒成了东厍村的新机遇。白俊熠团队建议,何不借此办一场“绣球花节”,既消化本地花农的农产品,又能把东厍村的名声打出去。

  

  第二届“乡遇东厍”绣球花节现场 周心怡 摄

  说干就干,首届“乡遇东厍”绣球花节的意外成功,让村里人看到了“一朵花带火一个村”的可能。今年,第二届绣球花节开幕首日便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节日期间正式对外营业的民宿也早在节前便满房。

  面向游客,也面向村民

  “前些天,一位老伯给我们送来了自己种的5根丝瓜,虽然只是普通的农家蔬菜,但这让我既欣喜又感动。”白俊熠告诉半月谈记者,在村民口中,他从“白总”变成了“老白”,这说明自己开始被看成是“自家人”了。

  对于村庄的“外来人”,村民天然会产生“防备心理”。白俊熠说:“要把自己当成是东厍村的一员,把企业利益和村民利益联结在一起,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才有可能做到‘村企联动’。”

  村里建成的会客厅、阅读空间等公共设施不仅面向游客,也面向村民。运营方策划设计的一系列文化活动,不仅提供给游客体验,也邀请村民深度参与。“去年我们和上海音乐学院的团队合作进行沉浸式的戏剧表演,首场免费向村民开放,当天座无虚席。”满山乡遇品牌销售总监杨春雪说,“今年绣球花节,我们邀请艺术家和村民一起共创‘花径步道’,村民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晚上八九点还打着手电筒一起作画”。

  整村运营两年过去,不少村民享受到了发展红利。“村民手里的闲置房不再闲置,租金涨了,屋子还被整修得十分漂亮。”单俞迪表示,闲置农房的出租给村民带来不少的家庭收入,丰富的业态为本村村民提供了多样的工作机会,长期在满山乡遇工作的村民有近20位,不少村民也利用村内举办的节庆市集获得零售收入。

  整合资源、明晰产权、优化空间、创新机制、建立合理分配机制、保障村民参与和监督……“做好整村运营,不光要带动产业发展,促进集体经济增收,更要能切实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练塘镇党委书记杨佃辉说。

  共建共创共享,在这座流水潺潺、颇有诗意的江南村落,东厍村村委、村民和运营企业已成为发展共同体,这里“整村运营”的生动实践还在继续……(记者 周心怡)

【纠错】 【责任编辑:史依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