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国金论坛探讨“硬科技产业化路径及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新华网
2025 09/10 08:58:09
来源:新华网

复旦国金论坛探讨“硬科技产业化路径及技术转移人才培养”

字体:

  新华网上海9月9日电(记者潘清)聚焦“硬科技产业化路径及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近日举办“科转未来:科技与产业破局者论坛”,邀请各方专家探讨如何打通“实验室—产业化—市场”全链条,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入关键动能。

  论坛上,复旦大学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研究员、绍芯实验室副主任包文中分享了团队在晶圆级二维半导体材料研发与产业化方面的重要进展。目前团队中试线已在上海浦东川沙启动建设,初步投入近5亿元。包文中还呼吁,进一步加大产业资本与政策对早期硬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共同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院长、启曜生物科技创始人林鑫华透露,启曜生物科技正致力于构建平台,推动类器官技术逐步标准化,推进其应用。在他看来,科学家型创业者需要获得更长期的支持。

  与会专家认为,走出实验室只是第一步,直面产业化挑战才是硬科技落地的关键。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复旦大学中国风险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技术转移硕士项目学术主任张陆洋表示,与美日等国的科技金融模式相比,中国在天使投资、风险分担、成果转化服务等环节仍存在不足,需构建“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投资”全链条科技金融体系,重点解决“投早、投小、投长期”问题。

  “金融支持对实现‘从0到1’的科研突破和‘从1到100’的产业落地具有关键作用,前者需要长期资本支撑基础研究,后者依赖专业金融服务对接市场需求。”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党总支书记、经济学院分党委书记李粤江透露,即将启动的技术转移硕士(MTT)项目瞄准行业痛点,旨在培养“懂科技、通金融、善管理”的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为成果转化生态补全“人才短板”。

  据介绍,复旦大学技术转移硕士(MTT)项目依托复旦大学在金融、理工医法等领域的顶尖学科生态,紧密对接产业需求,构建“系统课程+深度实践”双轨培养体系。项目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及新材料、航空科技五大行业,通过“学历教育—转化实践—资格认证—资本支持”四位一体的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提升学生技术商业化评估和协同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走向产业化。

【纠错】 【责任编辑: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