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9月10日电(朱翃、陆艺超)上海的宠物经济近年来正在快速发展,婚恋观念变化、职场压力增加等因素促使这一新兴行业成为近年来潜力巨大的行业之一。9月10日,上海市商业联合会与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了“上海宠物消费分布指数”(简称“指数”)。分布指数显示,上海宠物消费业态分布较为均衡,消费项目日趋多元化,消费者对宠物实体店的商品品质和服务质量关注较高,成为选择的关键因素。
综合《中国宠物行业蓝皮书》《2025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等行业报告,上海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在230亿元至250亿元之间,增速约10%-15%,占全国比重为7.8%-8.3%;其中,“90后”“00后”成为主力军,月收入4000元至15000元的“中间派”撑起60%以上的消费力。
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夏雨就此次发布的指数进行了解释说明。据了解,此次相关指数分析对上海16个区、106个镇、108个街道内,各种为宠物服务的实体业态分布数量、消费水平、服务质量以及业态结构、社会评价等进行系统梳理。该指数涵盖16种常规的、相对成熟的线下经营业态,包括日常开设的宠物店、宠物医院、宠物殡葬、宠物用品专卖店、宠物主题乐园(公园)、宠物药房、宠物托运、宠物服饰、宠物摄影等,共涉及4153家实体门店。
从实体店总量分布来看,宠物消费业态数量与区位和人口呈正相关。浦东新区、闵行区和宝山区作为本市常住人口数量前三名,在宠物消费业态总量上也排名全市前三;而从地均密度来看,静安区以每平方公里7.02家位居榜首,黄浦区、普陀区分列二、三位;在人均分布方面,长宁区、静安区和黄浦区位列前三。
指数显示,各类线下宠物消费业态在上海各镇与街道之间的分布较为均衡——106个镇总计2283家,108个街道则有1870家。其中,大场镇、顾村镇、三林镇在镇级单位中指数领先;而在街道排名中,长寿路街道、花木街道和五角场街道居前。
近年来,宠物实体店的服务质量已成为宠物主选择的关键因素。在宠物店服务评价方面,杨浦、黄浦、静安摘得宠物店服务口碑前三;宠物医疗评分最高的则是静安、嘉定和普陀。
宠物消费项目趋于多样化。从消费水平看,宠物殡葬平均消费金额最高,达816.24元,宠物摄影和宠物医院分列二、三位。宠物店虽然单笔最高消费可达2.3万元,但中位数仅为136元,说明大部分消费仍集中在中低档区间。
夏雨指出,上海宠物消费呈现出与人口分布、区域发展水平高度相关的特征。静安、黄浦、长宁、徐汇等7个中心城区虽然面积仅占全市4.6%,却集聚了上海全市宠物线下消费业态的32.4%,显示出明显的集聚效应。同时,郊区如大场镇、南桥镇等也因为人口导入和社区成熟,逐渐成为宠物消费的新高地。
与会专家表示,上海宠物消费的增长是年轻群体崛起、中间收入群体扩大、业态多元化、区域均衡发展、服务质量提升、政策支持以及科技赋能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宠物经济目前在我国还属于初、中期发展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尚不够完善。未来,规范服务价格的标准将成为进一步推动宠物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