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9月10日电(史依灵)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简称“上海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荻教授担任负责人的“材料拓扑复合教师团队”入选。
上海交大材料拓扑复合教师团队。新华网 发(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这是上海交大教师团队连续第四次获评“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上海交大材料拓扑复合教师团队攻坚关键技术、突破“卡脖子”难题,多项成果应用于“嫦娥”探月与“天宫”空间站等国家重大工程。团队带头人张荻是“全国先进工作者”,也是上海交大首届“教书育人奖”一等奖获得者,构建了科学与工程并举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用“24年磨一剑”的坚守将航天报国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
躬耕教坛三十余载,上海交大材料拓扑复合教师团队已培养120余名德才兼备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近年来,团队培养的博士生中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上海市优博论文9篇。80%毕业生投身国防重点领域,一大批毕业生前往德国马普所、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深造,或加入宝武钢铁、航天八院等重点单位。
上海交大材料拓扑复合教师团队。新华网 发(受访者供图)
据悉,张荻团队科研创新成果卓著,其自主研发的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性能国际领先,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制定3项国家标准。团队成果连续5次助力嫦娥系列任务,为玉兔二号月球车研制的行走棘爪保障了人类首次月背软着陆。在空间站建设中,其材料支撑天和核心舱、问天及梦天实验舱的太阳翼伸展机构。此外,团队首创“遗态材料”新范式,相关科研成果多次发表于《科学》《自然》等顶级期刊,技术应用于50余个航天型号。
团队教学创新成果突出:主编的《材料科学基础》教材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材料类本科唯一),开发全球选课超1.5万人的Coursera慕课,建成国家级虚拟仿真一流课程。团队构建了从基础理论到创新实践的全链条培养方案,培养的学生获得国家博新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人才计划支持。
团队将党建工作与团队建设深度融合,锚定“国之大者”,采用“党建+重大任务”模式,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创新动能。团队积极开展专题党课学习,打造“红色学术沙龙”,形成需求清单—攻关清单—成果清单的闭环。张荻介绍,团队构建了“大师+梯队”的发展模式,践行“科学家精神也是思政资源”,构筑“导学共同体”,旨在培养“顶天立地”的新时代科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