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9月13日电(记者陈爱平)13日晚间,上海外滩建筑群和中山东一路流光溢彩,宛若巨大的露天舞台,来自海内外的25辆花车以及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24支表演团队陆续登场。这一晚,浦江两岸化作“欢乐海洋”,将第36届上海旅游节的主体活动推向了新高潮。
创办于1990年的上海旅游节,见证旅游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也见证着上海这座人民城市持续创新,变得更加美丽宜居。
民心相通,主客共创
夜幕降临,尽管伴随有短时阵雨,参加花车巡游的人们对整场活动充满期待。泰国素拉那立行进乐队演奏起人们耳熟能详的《最炫民族风》;瑞士吕斯苏格和尼德拜尔格施林泽狂欢吹奏乐队呈上节奏明快的流行音乐;波兰新鲁达民族舞蹈团的姑娘小伙跳起家乡的传统舞蹈……
在花车上和巡游队伍中,还能欣赏到我国多民族的特色歌舞表演,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艺术团演员们身着盛装站在花车上,手持“达塔”彩箭,展示“甲谐”表演的魅力;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代表团唱起“阿佤新歌”,邀请世界各地朋友来做客。
从彩排到正式巡游,这几天来自五湖四海的演职人员们展开多姿多彩的人文交流。歌手周杰伦的二次元IP“周同学”人偶与装扮成蜜蜂形象和蝴蝶形象的俄罗斯小演员合影;身着啦啦队服的克罗地亚姑娘和耀雪冰雪世界吉祥物“雪嘻嘻”人偶互动;“曹操”“关羽”为“乐高人仔”递上擦汗纸巾……友好情愫仿佛跨越时空,让人动容。

30多年来,上海旅游节已发展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众多境外演职人员告诉记者,受益于中国不断优化的免签政策和旅游便利化措施,来沪此行很“丝滑”,他们在演出之余还能深度探索上海城市文化。
德国姑娘弗里茨·费莉西塔斯·格拉勒特随表演团提前两天抵沪,已前往朱家角古镇、上海博物馆东馆等地游览。她被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上海整洁美观的城市风貌以及热情友好的市民深深吸引,还跟着地接人员学习普通话“你好”。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上海接待入境游客约483.9万人次,同比增长37%;其中外国人361.2万人次,同比增长51.5%。专业人士、“银发”团队、自由行客人通过国际航班、国际邮轮、自驾甚至骑行纷至沓来。今年暑期,上海“吃、住、行、游、购、娱”等全要素旅游消费交易总金额为1524亿元,同比增长27%。
上海正不断完善面向国际游客的跨文化表达,探索将“首站体验”与“沉浸式传播”融合起来,增强海内外游客来沪旅行的互动感、参与感、体验感,实现主客共享、主客共创。
美丽城市,也是美好风景
为何上海旅游节经久不衰、旅游市场持续升温?专家分析,上海旅游具有都市型、综合性、国际化的鲜明特色,拥有文化高地优势、对外开放优势、现代化建设优势、城市治理优势、都市体验优势。美好的城市生活也是美丽风景,吸引人们不断探索。
在上海,演唱会、音乐剧、文博艺术展览不只是某时某处的“狂欢”。优质文化资源“走进”社区,精心设计的文创商品装点日常生活。上海科技馆与各界打造“一平米博物馆”,已推出打字机、鱼类、古生物、敦煌等不同主题展,将科学与美学的种子播撒进校园、商圈。
在上海,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全新文旅宣传片《这里是上海》中亮相的“上海城市推荐官”来自各行各业,是一支专业化、国际化、多元化、数字化的城市传播队伍。在上海安家的外国友人真诚推荐,此地开放包容,有很多成长机会和广阔发展空间。
在上海,新技术应用于许多暖心细节。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的文旅智能体“沪小游”涵盖26大类语料库资源,让游客及时调取所在地商业网点、景区客流、交通路况、城市气象等“一站式”出行信息,还不忘提醒游客“在黄浦江畔拍照时穿上颜色饱和度高一些的衣服”。

在上海,家门口就有“诗和远方”。徐汇区天平街道“新里137”党群服务中心内,老人体验中医问诊,孩童阅读童书、体验非遗项目,快递外卖小哥吃上“爱心菜肴”,自“网红”景点武康大楼漫步而来的游客纷纷拍照、体验。
在上海,城市美景还在持续拓展。9月起,黄浦江龙华码头正式投入常态化运营。滨江岸线上,人们在西岸梦中心商圈观好剧、享美食、带娃、遛狗;乘上游船,浦东前滩、徐汇滨江风景尽收眼底,前身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重要场馆的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等建筑诉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成于坚守,兴于创新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钟晓敏介绍,上海旅游节正努力实现产品全龄友好、消费全业共促、场景全域覆盖、服务全时响应、传播全网共鸣、节庆全球共办,形成文旅商体展多元融合的高水平节庆平台,为上海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都市旅游首选地和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注入新动能。
30多年来,上海旅游节始终坚持以“人民大众的节日”为宗旨,花车巡游、景区景点半价惠民已成为上海与秋天约定俗成的“仪式”。经过数年沉淀,玫瑰婚典、水乡婚典、茶文化旅游节、江南吃货节、“上海之根”文化旅游节、“最江南”文化旅游节、南翔国潮大会等已成为各区响当当的“大IP”。节庆活动又持续引入新元素、新技术、新场景,丰富人们体验。

今年旅游节花车中,一辆造型可爱的“周同学”花车颇为引人瞩目;一场“寻找‘周同学’”户外活动在上海多处知名地标展开。人们可以搭乘特别设计的“周同学”巴士,前往徐家汇商圈、上海博物馆、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等地标“打卡”和购物,或乘上以“周同学”形象为装饰的苏州河游船,笃悠悠体验“一江一河”风光……好看、好玩还方便!各方拿出优质资源、通力协作,创新玩法,让“票根经济”无限延展,文旅商体展融合更加具象化。

黄浦江水潮起潮落,城市风景日新月异。在“模速空间”参加训练的人形机器人,和市民一起“逛”起市集;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备受关注的无人机,装点节庆活动;最新的生物多样性调查阶段成果已转化为深入浅出的科普展览,让观众眼前一亮;“一江一河”滨水空间品质持续提升,新引入的音乐节、赛事、展览等业态,吸引周边居民走出家门积极参与……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旅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于秋阳说,上海旅游节就像“城旅一体、全域联动”的展示平台和超级流量入口,让对美好生活孜孜以求的市民游客见到一座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她以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为目标,书写“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时代答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