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9月19日电(许超、杨睿)在全球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跃迁的今天,位于上海浦东周浦镇的上海通用电焊机股份有限公司正以二十余年深耕焊接赛道的技术积淀与清晰的高端化路线,在数字化焊机与智能制造领域锻造出一把“国之重器”的利刃。近日,公司副总经理王进成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受益于周浦镇日趋完善的营商生态与人才服务体系,企业正加速向产业链更高端迈进。
从“跟跑”到“领跑”二十二载潜心坚守
“焊接是‘工业的裁缝,我入行至今已有二十二年,对这份事业有着深刻的认同和价值感。”
这二十二年以来,王进成虽深耕多个领域并屡获突破,其中2016年他经手的一个项目,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最令他难忘的一个。回顾2016年,王进成带领团队为C919大飞机保温棉加工量身定制的“脉冲式数字电源”,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成为国产大飞机关键制造装备。他坦言,“当时没有公开资料,控制能量的系统响应延时要控制住毫秒级内,并且要保证设备在高频脉冲模式下长时间稳定运行。”基于公司长期在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系统以及产品性能极限的深刻理解和持续积累,通过自主研发高频逆变拓扑、高精度数字闭环控制算法及脉冲能量控制系统,团队最终把响应时间提高到了0.1毫秒,实现了“卡脖子”环节的自主可控。如今,这套技术已外溢到核电、压力容器等高端焊接场景,带动整个行业质量跃升。
在王进成看来,技术迭代已从“单点突破”进入“系统重构”阶段。公司长期坚持高比例研发投入,围绕高频逆变、数字控制、能量管理等关键共性技术持续攻关,已形成覆盖多场景的数字化焊机矩阵,并推动核心部件、工艺算法与系统集成的协同创新。这些相关成果不仅支撑国家重点工程自主可控,也为核电、船舶、轨道交通等高端制造领域输出整体解决方案,带动产业链整体能级提升。
聚才兴业,周浦热土炼弧光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而人才扎根离不开一方沃土。”王进成表示,周浦镇恰是技术与人才双向奔赴的最佳注脚。
一方面,公司把“第一资源”置于战略核心,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强与顶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领军人才及工程师队伍。另一方面,周浦镇积极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协助办理落户手续,通过组织各领域人才沙龙、政策宣讲会、技术交流会、产学研对接等活动积极搭建交流平台,让企业专注“烧脑”,人才安心扎根。
制度供给与人才活力在此交汇,形成了持续创新的正循环。科学家听得见焊花声,工程师看得见全球需求;政府把生态做到极致,企业把浓度提到最高。王进成认为,正是周浦镇与上海通用电焊机的双向奔赴,印证了当一流人才遇到一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火花必将持续闪耀。
展望未来:一束弧光照向智能与绿色
王进成透露,未来三至五年,公司将把数字焊机作为支点,向“智能+绿色”纵深推进。包括机器人焊接电源全面开放接口,柔性产线一键切换;焊接云平台接入工业互联网,远程监控、故障预警、工艺共享、能效管理实时在线;绿色制造贯穿设计、生产、运维全周期,烟尘更低、能耗更优、碳排更少,以系统级方案重新定义行业标准。
实现跨越的关键在于构建“四位一体”新引擎。王进成认为,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锁定电弧物理、新材料焊接性等前沿方向;产学研用深度耦合,让高校成果与用户需求同频共振;主动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定,以专利群抢占规则高地;搭建国际人才平台,汇聚电力电子、AI、材料等多学科领军者。他表示,未来,公司将多力并举,走上绿色智能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