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型肥胖科普公益展在沪开展,专家呼吁科学减重-新华网
2025 09/21 22:24:57
来源:新华网

腹型肥胖科普公益展在沪开展,专家呼吁科学减重

字体:

  新华网上海9月21日电(史依灵)这个周末,在上海市静安区吴江路与石门一路交叉口广场,一场“关注中国人群腹型肥胖科普公益展览”开展。展览聚焦腹型肥胖这一日益突出的健康问题,旨在通过科普教育、互动体验与科学解决方案相结合的形式,为深受腹型肥胖困扰的人群提供科学管理的新视角,并进一步增强公众对腹型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疾病的认知,推动“科学减重、自信生活”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关注中国人群腹型肥胖科普公益展览。新华网 发(受访者供图)

  腹型肥胖,俗称“中心性肥胖”或“苹果型肥胖”,是多种代谢性疾病的重要诱因。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群体脂分布更趋向于腹腔内聚集,中国肥胖人群中腹型肥胖高达87.8%,其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且呈年轻化趋势。腰围过大往往是内脏脂肪堆积的外在表现,可直接导致代谢紊乱及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升高。腹型肥胖不仅与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密切相关,也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主要危险因素。

  “腰围多一寸,风险多一分。”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陈海冰教授认为,肥胖患者在体重管理中,除了关注体重的减少外,更应重视体脂分布的变化。“腹型肥胖的本质是内脏脂肪过多沉积。这类脂肪代谢活跃,会释放大量游离脂肪酸和炎性因子,直接损害肝脏功能,导致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脂肪肝患病率已超过30%,其中腹型肥胖人群占比显著。陈海冰教授表示,腹型肥胖合并脂肪肝患者单靠生活方式干预往往效果有限,容易出现反弹、难以逆转脂肪沉积。“对于这类人群,应尽早进行科学管理,包括饮食控制、规律运动和必要的医学干预,以避免疾病持续进展”。

  近年来,肥胖症治疗理念和模式都发生了重要变化。业内专家称,体重管理关口应当前移,科学体重管理干预越早,获益越大。随着生物医药领域的持续创新,一类新型创新药物在改善肝脂肪代谢、血糖调控、体重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可能,并实现从单纯减重到全面健康管理策略的转变。我国创新药企信达生物自主研发的GCG/GLP-1双靶点创新药玛仕度肽备受关注。陈海冰教授解释说,“目前国内已获批的减重药物中,玛仕度肽有中国人群临床证据显示可显著减少肝脏脂肪含量的创新减肥药物。这对于腹型肥胖合并脂肪肝患者而言,提供了全新的健康管理选择。”

  关注中国人群腹型肥胖科普公益展览现场。新华网 发(受访者供图)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9月24日。展览特别设立的“科普新知专区”,聚焦中国人群常见的内脏脂肪问题展开一系列科普,借助真实体检数据揭示腹型肥胖的健康风险,并通过典型案例展现科学减脂的可能性。“体脂聚测站”专区则为参与者提供免费体脂检测与健康风险评估,尤其提示即使是体重指数(BMI)正常者仍可能存在内脏脂肪超标的风险。此外,展览现场还打造了“聚有梗腹愁者图鉴”“肚腩过杆挑战”等多个沉浸式互动展区,将生活场景与科普内容相结合,让“腹愁者”们在趣味互动中轻松知晓自身腹型肥胖状况,让参与者直观感受5厘米腰围差距对健康的显著影响,以此进一步增强公众对科学健康管理的认知与参与感。

【纠错】 【责任编辑: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