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0月8日电(记者陈爱平)据上海旅游大数据监测,10月1日至8日的国庆、中秋“超级长假”,上海接待游客2548.50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9.74%,文旅商体展多元消费持续增长。
“节庆+”“赛事+”“展演+”助推文旅消费升温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整个国庆节假期,沪上宾馆旅馆平均客房出租率为63.70%,同比增长3.9个百分点。多家平台显示,上海不仅是这个长假最热门的目的地之一,也是最活跃的客源地之一。飞猪平台上,上海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21%,其中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78%,定制游预订量同比增长115%。
长假期间,上海市区两级文旅部门以及各大文旅企业与线上平台联合策划推出了200多项重点活动,并通过“线上平台引流造势+线下场景沉浸体验”的模式推动游客“流量”和消费“留量”攀升。“跟着节庆游上海”“跟着赛事游上海”“跟着展演游上海”等文旅消费方式蔚然成风。

国庆长假与第36届上海旅游节“相逢”,徐汇区“唐韵中秋”、金山区“朱泾花灯会”、嘉定区“南翔国潮大会”、松江区“秋季寻根十八游”等各区品牌活动,也在长假前后开展。据上海旅游大数据测算,上海旅游节90多天活动累计拉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消费额超3000亿元,其中9月1日至10月6日实现旅游消费交易总金额1608亿元,同比增长10.6%。
2025上海劳力士网球大师赛、上海国际马文化周、2025上海赛艇公开赛、2025年世界F1H2O摩托艇锦标赛等体育赛事也“邂逅”国庆长假。各方携手构建“观赛+体验+文旅”的全链条消费场景,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
上海博物馆“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上海自然博物馆“龙吟九州·中国恐龙大展”、上海天文馆“大器星成”陨石文化展、上海浦东美术馆“缔造现代: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等大展,满足群众文博、科学、艺术等“专业味蕾”,也涌现出多个“爆款”文创商品、“出圈”专题活动。
区区有品牌 全城都精彩
市民游客发现,整座上海如同一座巨大的“都市型旅游”主题乐园,各区都有“必去打卡”的理由。8天长假,甚至有些“玩不够”!
在中心城区徐汇区,人们久违的上海“大白兔”形象,换上衣袂飘飘的汉服,与非遗剪纸风格的大型艺术装置《月满》展亭相映成趣。中秋主题演出、无人机表演以及线上直播等活动,给游客及市民带来多元消费体验。

在杨浦区,黄浦码头旧址历史文化街区焕新升级,吸引中外游客深度“阅读”。“国潮High年”“潮YOUNG新生”“艺启Art Fun”和“FUN肆趣玩”等全新线路,串联起区内文化地标、非遗体验点与潮流街区,为市民游客提供全新的城市漫步体验。
松江区泗泾古镇的“泗泾FUN 肆玩”系列活动、金山区枫泾古镇的“8天狂欢”全周期活动、奉贤区青溪古镇的“青溪映滇韵·国潮庆华诞”主题集市、浦东新区新场古镇的“南山雅集秋游会”等,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活动更相得益彰。

“一江一河”水上游览推出演艺、萌宠、怀旧、光影四大主题航班,水岸联动的文旅产品,让人们沉浸式感受上海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其中,黄浦江游览龙华航线推出“水上Livehouse”航班、光影夜航航班及红色文化主题游船;苏州河游览航线推出“90年代旧时光号”“寻找周同学”等主题航班;黄浦江游览龙华航线与苏州河游览长风公园、四行仓库环线还推出携宠航班。

此外,浦江郊野公园“美好上海·花园生活节”、长兴岛郊野公园“橘夜星河·乐动长兴”农文旅促经济主题活动、嘉北郊野公园稻草文化节、漕泾郊野公园“风从东方来”国庆活动等活动为市民游客带来市郊野趣,能充分放松身心,受到亲子游客欢迎。
暖心服务提升“城旅一体”假日体验
国庆长假期间,市区两级文旅部门会同相关单位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保障假日市场秩序平稳安全,以暖心服务让更多人感受到城市“温度”和“热度”。
在线下,覆盖市、区、街镇的238家公共图书馆、19家文化馆、220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61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应开尽开”,精心策划“爱党爱国‘红’”“国风国潮‘火’”“旅游服务‘暖’”等系列活动,以高质量文旅公共服务为市民游客的假日文旅生活增色添彩。各大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根据节假日大客流实际情况,采取增派人员、延时开放等措施,努力打造“城市迎客厅、上海第一站”。
在线上,“沪小游”城市生活智能体为市民游客提供假期活动信息、购票、交通、配套服务等一站式文旅信息导引。相关部门运用“一网统管”平台赋能假日安全管理,全面掌握假日文旅市场运行态势,及时发布大客流预警信息。
放眼整座城市,各区认真部署假日工作,精心组织假日产品,落实安全生产属地责任,全力做好应急值守、信息上报等工作。
同时,公安部门在游客相对集中的主要商业街、旅游景区(点)、开放式文化旅游区域安排足够警力保障安全。交通部门认真做好高速公路、长途客运、水上交通的应急和服务保障工作,确保路网运行总体平稳。民航、铁路部门积极做好假日期间旅客运输工作,确保游客出行便利。商务部门鼓励各大商圈、商街、商场推出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迎国庆中秋促消费活动。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市场安全监管和消费维权力度。绿化部门确保全市公园绿地运行良好。气象部门滚动发布假日旅游专项天气预报,为游客出行提供参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