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0月12日电(史依灵)“以前总觉得养老院都在郊区,离医院远、离子女远,现在住在这里,出门就是地铁,看病、见孩子都方便,还能常去附近公园散步,跟住在自己家没两样。”近日,新华网探访启幕不久的大家的家·上海静安城心社区时,一位试住老人说。
静安城心社区配有适老化设施的房间。新华网 发(受访者供图)
走进位于上海市静安区中兴路1599号的静安城心社区,时髦的适老化设施、音乐教室、娱乐空间、医疗服务中心,一应俱全。上海静安城心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涵盖“医疗、康复、护理、康乐、膳食、安居”六大服务体系,同时社区周边3公里范围内覆盖7家三甲医院,又临近地铁站。“在这里,老年群体既可以享受便捷的城市生活,又能随时获得医疗服务,更可与子女、老友保持紧密联系”。
“品质养老不该是‘退隐式’的,而是让养老服务与城市资源无缝对接。”该负责人表示,静安城心社区的选址锚定“临近医疗、亲近子女、更近人间烟火”的理念,希望让银发群体在享受专业照护的同时,仍能深度融入城市生活,延续熟悉的社交圈与生活节奏。
长期以来,多数银发群体不愿因养老与子女、老友疏远,更担忧突发疾病时医疗资源不足。在静安城心社区,这一困境正通过创新的“五床联动”服务模式得到了有效破解。社区医疗相关负责人介绍,“五床联动”模式有机整合了机构养老床位、家庭病床、医疗病床等资源,并与“健康云”平台深度合作,对接华山医院、瑞金医院、仁济医院等沪上顶级医疗资源,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基础高端兼顾”的分层医疗服务体系,“无突发状况时,老年人可以在社区享受日常照护;遇突发疾病时,可快速转至合作三甲医院的医疗病床,病情稳定后又能灵活转回社区养老床位或家庭病床康复,全过程无需家属反复奔波协调,实现无缝衔接。”
除了外部资源联动,社区内设的医疗服务中心配备了内科、中医科、康复科等多个科室及药房,涵盖疾病预防、常见病诊疗、慢病管理、医疗护理、急病救治等环节,还为老年群体提供代挂号、代取药、就医陪诊等一站式服务。
温暖的色调、熟悉的老上海街景装饰……静安城心社区特别设立了认知症楼层,通过环境友好、团队友好、服务友好的“三个友好”体系,为认知症患者打造了有尊严、有温度的照护空间。“家・咖啡”公益项目是其中一大亮点。每天上午,几位轻度认知症长者会在社工的指导下制作咖啡,研磨、冲泡、拉花,一系列操作不仅帮助他们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制作的咖啡还会对外售卖,收入捐赠给公益组织。“没想到我这个年纪还能‘上班’挣钱做公益,感觉自己还有用。”参与项目的阿婆笑着说。
不仅是认知症照护,静安城心社区还通过“银发导师”机制和“时间银行”互助体系,让更多长者从“被动参与活动”转变为“活动的主角”。喜欢文学的长者牵头办沙龙,爱书画的长者当老师带老伙伴泼墨,有专业技能的长者还会为年轻人分享生活经验。“我们不只是提供服务,更是搭建一个让长者展示才华、传承智慧的舞台。”社区康乐主管表示,每位长者的人生经历都是宝贵财富,社区要做的就是激活这些“财富”,让长者在创造价值中获得成就感与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