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数字化终身学习”国际会议在沪举行 全球智慧共探终身教育创新路径
10月18日,由上海开放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UIL)、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UNESCOIITE)联合主办的“2025数字化终身学习:创新·智能·融合”国际会议,在上海开放大学正式开幕。来自37个国家的20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教育决策者及研究者齐聚一堂,共话数字化时代终身学习的发展方向与实践路径。
开幕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与上海开放大学合作共建的UIL-SOU创新与能力建设中心正式揭牌,将为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和全球终身学习提供有力支撑和服务。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陈群、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所长伊莎贝尔·肯普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展涛、上海开放大学党委书记闵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张艳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所长伊莎贝尔·肯普夫、上海开放大学党委书记闵辉共同为UIL-SOU创新与能力建设中心揭牌
会议期间,上海开放大学和UIL签订了第三轮合作协议,将在2026-2028年的合作中共建“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研究院UIL-SOU创新与能力建设中心”。这是UIL于2024年发起“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研究院(GNLCAcademy)”后的首个合作项目。上海开放大学通过与UIL合作,开展学习型城市研究和能力建设,服务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和全球终身学习,借此积极参与终身教育领域全球治理,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在开幕式上,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张艳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所长伊莎贝尔·肯普夫、上海开放大学党委书记闵辉共同为UIL-SOU创新与能力建设中心揭牌。
会议以“创新·智能·融合”为主题,呈现两大鲜明特色,推动全球经验与本土实践深度融合,促进互学互鉴。会议围绕三大关键议题展开深度研讨,精准回应终身教育领域痛点:聚焦“终身学习赋能老龄化社会”,探索老年人数字鸿沟破解方案;探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挖掘AI在终身教育中的创新应用场景,推动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研究“终身学习资历框架与学习成果认证”,助力不同国家学习成果互认,构建更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同期还举行了“智慧学习生态系统”学术会议。

上海开放大学介绍有关合作成果
会议现场,上海开放大学分别与UIL、IITE两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类中心发布合作成果,覆盖老龄化社会、数字赋能、教师能力提升等关键领域,成果先发布英文版,中文版将于2025年底推出。
会议全体大会环节,5位全球数字教育与终身学习领域的专家带来主旨演讲,从多元维度解读会议主题: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客座教授梅里亚德·普拉奇克,以《与智慧机器终身共学》为题,分享数据科学与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实践,打开“智能赋能终身学习”新视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理事会主席丹尼尔·巴里尔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权的持续演进》主题,梳理数字时代终身教育的变革趋势,强调“融合协作”的重要性;马来西亚亚洲e大学校长安萨里·艾哈迈德在主旨报告《在全球南方国家中,利用算法促进包容性的终身学习》中,结合亚洲在线教育实践,展现数字化终身学习的区域落地路径;加拿大ContactNorth|ContactNord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克西姆·让-路易,以《超越算法:以人为中心的人工智能促进包容性终身学习》为题,从实践层面解读数字技术如何让学习更灵活、普惠;上海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贾炜在主旨报告《构建智能生态的学习型社会:愿景与路径》中,全面呈现上海在老年群体数字学习服务、定制化学习资源推送等方面的本土经验,为全球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上海方案”。
10月18日下午,参会者还集体参观了首届上海老年学习课程展,通过“会议研讨+实地观摩”模式,直观感受上海乃至中国老年终身学习实践成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协同联动。

2025“数字化终身学习”国际会议参会者集体参观首届上海老年学习课程展
本次国际会议不仅是全球终身教育领域的盛会,更是我国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推进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实践。后续会议研讨及成果应用,将持续为全球终身学习创新发展注入动力,让数字化终身学习惠及更多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