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畔,塔吊矗立,音浪澎湃。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百年船台与青春律动之间悠然回响。
金秋十月,一场名为“干杯音乐节”的文化盛宴在上海市杨浦区复兴岛船台公园成功举办。为期两天的活动吸引超过4万人次参与,其中75%的观众从全国各地专程赶来,创下上海市区户外滨水音乐节规模新纪录。


在工业遗存与现代艺术的交融中,在严谨组织与青春活力的碰撞下,此次盛会实现了全程安全平稳、秩序井然。活动组织借鉴了大型活动安保的先进经验,通过精细化的流程设计和人性化的服务保障,最终实现了现场零突发纠纷、散场后场地整洁如初的管控效果,展现了超大型城市在复杂活动治理中的高水平组织能力。
复兴岛蜕变:从“工业静土”到“潮流文化新热土”
复兴岛,这片黄浦江上唯一的内陆岛,面积约1.3平方公里,曾承载上海百年工业记忆。如今,它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蜕变。
短短30天内,曾经的中华造船厂旧址实现了华丽转身。船台公园总用地面积58839平方米,保留原2、3号船台及塔吊12个、龙门架9个。规划者最大程度利用现状构件,保留原有枕木、轨道等历史痕迹,让工业遗存与音乐节拍完美融合。

“月月有活动”的计划正在复兴岛全面铺开。从9月的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再到10月的“干杯音乐节”,这座小岛以惊人的节奏切换场景,展现其包容多元文化的强大能力。
杨浦区正在加快开展以复兴岛为核心的黄浦江滨江中北段规划研究,围绕培育科技智能、引领设计艺术、滨水生态空间的总体方向,着力建设“数字智能岛、设计艺术岛、人民城市岛”。
城市治理新范式:大型活动安全保障的完美答卷
作为在上海核心城区首次成功举办的大型啤酒主题音乐节,安保压力不言而喻。然而,干杯音乐节却实现了全程安全平稳、秩序井然。这证明了大型活动在提供丰富消费体验的同时,完全能够通过创新的管理智慧确保安全有序。
活动在酒类经营与管理上实现了重要突破。主办方并未因潜在风险而简单取消售酒,而是主动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制定并执行了一套“限时限量、源头管控、全程服务”的成熟方案。不仅在现场设立了临时醒酒点,配备专业人员和物资,为有需要的观众提供及时、安全的休息与照料服务。这些举措从源头上有力管控了因过度饮酒可能引发的安全风险,确保了在热烈欢快的氛围下,狂欢而不失控。



最为人称道的是其高效的疏散能力:半小时内安全疏散8000人。为保障散场后观众顺利离场,杨浦公安分局提前部署,对周边路段实施临时交通管制,并安排民警在关键路口值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管制措施。申通地铁精准加开班次,久事集团更是调配了20辆短驳公交车,提供免费的“离岛”接驳服务,以温暖的守护贯穿活动始终。



文化赋能经济:音乐节带动区域发展的乘法效应
干杯音乐节的成功,不仅是文化盛宴,更是经济引擎。外地观众的高占比直接带动了周边酒店、餐饮消费的显著增长,凸显了文化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的强大潜力。10月16-19日期间,联动商圈销售额同比增长7%,其中五角场商圈销售额同比增长 8.6%。
音乐节选址复兴岛,是“音乐+工业遗产+艺术场景”融合的创新实践。主办方打破传统“绿地+舞台”模式,将塔吊、龙门架、废旧船坞等工业遗存转化为舞台与艺术装置载体,形成“空间即展品、体验即内容”的沉浸式场景。



B站作为平台企业,展现出其连接线上社群与线下体验的独特优势。音乐节现场,舞蹈区UP主将音乐节变为随舞现场,美妆区UP主搭建“时尚补给站”,各领域UP主组成“干杯考茬团”,共同碰撞创作灵感。


这种 “线上社群引流、线下体验强化” 的模式,为大型活动运营提供了新思路。
人民城市理念:年轻活力与城市温度的交融
音乐节现场,既有跟随音乐摇摆的年轻乐迷,也有好奇观察的周边居民,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在这片工业遗存地上共同感受城市温度。
主办方深谙青年心理与需求。现场设置的“像素梦核空间”、哔哩哔哩小电视互动装置等,强化了青年社群的参与感与归属感。而免费饮水点、无障碍观演区等人性化服务,则体现了对每一位参与者的人文关怀。






“为每一种热爱干杯”的核心理念,与上海“人民城市”的建设理念不谋而合。音乐节不仅提供了视听盛宴,更创造了让不同圈层人群交流互动的公共空间,增强了城市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随着最后一班短驳巴士驶离复兴岛,干杯音乐节落下帷幕,但这座岛的蜕变才刚刚开始。从中华造船厂的工业记忆,到量子城市创新基地的未来蓝图,复兴岛正在书写上海城市更新的新篇章。
音乐节的成功证明,只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倾听人民需求,工业遗存完全可以成为文化创新的热土,大型活动完全可以与城市相融共生。
黄浦江潮起潮落,复兴岛这张“弯弓”正蓄势待发,等待着下一次更加精彩的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