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街镇 | 科创“点亮”产业与生活 龙华街道打造产城融合“样板间”-新华网
2025 11/03 15:15:00
来源:新华网

解码街镇 | 科创“点亮”产业与生活 龙华街道打造产城融合“样板间”

字体:

  在上海徐汇区的辖区内,有一块多姿多彩的宝地——这里既有龙华烈士陵园这样的红色地标,又有千年古刹龙华寺;既有前沿科技产业聚集区,又有风景旖旎的滨江岸线。科技、文化、产业、商业、生活,在这里完美融合、欣欣向荣。

  “解码街镇”栏目此番走进龙华街道,发现这片曾经有着“海、陆、空”的工业地块,已经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成长为党建强、人才聚、产业兴、生活美的产城融合示范区。正如龙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刘翔所言,“龙华街道正从过去的传统文化、古韵龙华,向着拥有滨水空间的科创绣带、生活秀带迈进”。

  科技引领——“模速空间”的标杆效应

  会害羞地转动眼珠的AI智能宠物、随着音乐摇摆起舞的“大眼萌”机器人、可以帮忙整理文件的Agent“桌面伙伴”……前不久,在上海徐汇西岸举办的2025西岸国际科技消费嘉年华现场,近40家“模速空间”入驻和生态企业集中参展,展现了一条从技术研发到场景应用的完整AI产业链生态,吸引了众多海内外观众的关注。

  位于龙华街道的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正加速成长为一间“AI超级工厂”。自2023年9月28日落成至今,“模速空间”吸引超200家企业入驻,还带动徐汇区汇聚起大模型企业超700家,累计推动62个备案大模型落地,约占上海市备案大模型总数的61%。

  2025年4月29日拍摄的上海市徐汇区“模速空间”外景。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模速空间”正以惊人的产业集聚效应,重塑着人工智能创新的生态模式。作为“模速空间”首批入驻企业之一,上海无问芯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传统企业5到8年的成长历程,以核心算力基础设施技术服务全国20多个省份,快速跻身准独角兽企业行列。

  “我们是一家很年轻的企业,公司200位员工的平均年龄在32岁。”无问芯穹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夏立雪说,“不只是我们,‘模速空间’的创业者大多是年轻人。”在这里,创业者们的高频互动、深度交流已成为日常,近三分之一的创业者是28岁以下的年轻人,很多企业创始人的年龄甚至不到35岁。这片总面积超6万平方米的空间,已成为吸引全球青年创新献智的“超级孵化器”,并基本形成了涵盖芯片设计、模型算法、数据语料、行业应用等人工智能关键领域的完整生态。

  在龙华街道的辖区范围内,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产业快速发展。西岸传媒港、西岸数字谷等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共同构成了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布局和创新生态。

  打造优质创新创业生态圈,助力企业快速成长,今年4月,龙华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模速空间”签署共建协议,搭建起“共享+专属”的服务体系,为入驻企业提供三个月的临时过渡办公场地,切实解决“模速空间”初创企业办公场地紧缺、服务配套不足等痛点问题。

  服务造就——生活与消费的新地标

  位于徐汇滨江的西岸梦中心。(受访单位供图)

  徐汇的西岸滨江带,曾是上海工业的一面旗帜,无论是上海水泥厂的厂房,还是龙华机场的跑道,都诉说着这里曾经的工业故事。如今,工业场地华丽蝶变,西岸梦中心已成为上海“一江一河”生活秀带上的新名片。西岸梦中心作为滨江板块新兴的商业文化综合体,聚焦商旅文体展,汇集了购物、餐饮、娱乐、展览等多种功能,定期举办各类文化、艺术、体育活动,提供多元业态体验。

  “龙华街道现有西岸传媒港、西岸数字谷和西岸数智中心三个百万级产业组团,产业兴旺自然人才汇聚。作为基层政府,如何服务好这里的居民和上班族,让大家生活更便利、乐业更安居,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刘翔表示。

  市民游客在西岸梦中心休闲娱乐。(受访单位供图)

  龙华街道打破传统园区边界,构建出一张融合企业总部、商业综合体和艺术地标的“活力网络”。从阿里巴巴西岸园区的下沉式广场,到星扬西岸中心的“星幕”“星舞台”,再到西岸美术馆、油罐艺术中心等国际级艺术空间,多元、连续、可参与的城市场域,支持企业便捷实现新品首发、艺术展览、高端论坛与创意市集等多形态活动。

  在龙华街道,龙华会、西岸凤巢、西岸梦中心等商业综合体汇聚了各式各样的品牌店铺,无论潮流快闪,还是科技前沿、家居生活用品,人们都能在这里找到满足需求的商品,成为市民游客寻求美好生活体验的新选择。

  数字赋能——服务更细致 党建也新潮

  在产业、商业发展如火如荼的同时,一场“效能革命”同样依托数字的助力,在街面、在社区、在楼宇等基层治理中“润物细无声”。

  过去,徐汇区龙华街道机场河片区的“民情快办”有几大“堵点”:社工上门走访,光是记录就要耗费大量心血;面对纷繁复杂的政策文件,精准检索仿佛大海捞针;居民诉求种类繁多,归纳上报也并不轻松。

  而如今的机场河片区党群服务中心联合智能企业库帕思,将前沿的大模型技术植入“民情快办”的肌体。

  在日常走访中,“走四百访谈记录助手”成为得力干将。借助语音识别与DeepSeek分析,工作人员只需上传走访对话录音,AI便可在一分钟内自动生成工作报告,包括居民状态及诉求、解决方案及建议,大大提升了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效率,确保相应诉求精准归档。同时“AI政策咨询助手”结合智能算法,只需输入几个关键词,相关政策条文和类似案例便“一触即发”。“过去耗时耗力的查阅工作,如今秒级响应,让社区工作者能腾出手来,更专注于化解矛盾纠纷、优化居民服务。”机场河街区书记杨薇介绍说。

  在机场河片区党群服务中心楼上的“一站式”养老服务机构内,一位老人正在与下棋机器人对弈。新华社记者 程思琪 摄

  机场河片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打造“一站式”养老服务综合体,实施了一系列精细化、人性化的服务举措,不断提升辖区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描绘出一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温馨图景。在这个养老综合体内引入了科技力量守护老人健康,护工们可以通过智能化分析了解老人基本情况以及身体状态,还能实时监测老人的呼吸与心率。同时,科技力量也为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增添了许多亮色——象棋机器人陪着老人切磋棋艺,智能化设施为老人们生活增添方便。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心内还融入了一批“新潮”且充满人文温度的设施。其中,“怀旧照相馆”别具匠心——皮质沙发、木制家具、老式留声机等陈设营造出浓郁的复古氛围,配合可灵活变换内容的背景板,为老人们提供了一个定格美好、重温记忆的独特空间。

  而位于西岸数字谷的党群服务中心,因其独特的“猫猫减压屋”而备受关注。两位名为“龙龙”和“华华”的“喵星人员工”正式“在岗”,它们温顺亲人的性格,使其成为最受欢迎的情绪“治愈师”。午休时分,常见附近的上班族前来与猫咪互动片刻。除了这一特色服务,中心内还精心规划了宽敞的会客厅、静谧的自习区、舒适的休息区,并配备了免费的自助打印机、共享电话亭、棋类娱乐设备等,全面覆盖了市民工作、休闲与社交的多样化需求。

  在西岸数字谷的党群服务中心内,人们与“喵星人员工”亲密互动。(受访单位供图)

  年轻白领们作为AI时代的原住民,经常在数字谷党群服务中心交流新科技,这里汇聚了众多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成员。他们定期举办各类AI主题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成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人工智能的前沿动态,还亲手体验了AI技术的魅力,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AI技术的热情和创造力。
  从AI赋能民情快办,到智慧守护夕阳生活;从“喵星人”带来的温暖治愈,到青年群体对前沿科技的探索热情——徐汇龙华机场河片区与数字谷党群服务中心的实践生动证明:数字时代的技术浪潮,非但没有拉远人与人的距离,反而为“人民城市”的建设注入了新活力。这场发生在基层的“效能革命”,其核心不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治理理念的升维——它有效助力精准施策,让多元需求得到尊重,效率与温度并存。数字谷与机场河片区的探索,不仅为上海超大城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更向人们展现了一幅技术赋能美好生活的未来图景。

出品:王永前 姜微

策划:杨金志

监制:潘旭 方为

统筹:朱翃

记者:程思琪 朱翃 陆艺超

鸣谢:徐汇区委宣传部

新华网 新华社上海分社联合出品

【纠错】 【责任编辑:朱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