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第五季“解码街镇”大型系列调研行启动仪式现场。新华网 张千石摄
新华网上海11月3日电(孙青 王若宇)11月3日,由新华社上海分社和徐汇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新华网上海分公司、新华网上海频道承办,上海大模型生态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沪杰保安服务有限公司支持的第五季“解码街镇”大型系列调研行启动仪式在徐汇区“模速空间”举行。
“解码街镇”大型全媒体系列调研行是由上海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指导,新华社上海分社主办、新华网上海频道承办的系列调研和宣发活动。继前四季“解码街镇”分别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关注城市更新”“打造总书记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特色强镇”主题展开蹲点调研后,第五季“解码街镇”将聚焦“科创回归都市”主题,关注上海各地“科创空间打造”“创新生态构建”“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实践,深入基层挖掘上海在都市核心区培养新质生产力创新案例。
放眼全球,“科创回归都市”已经成为重要发展趋势。上海正在形成以科创驱动、人才引领、要素集聚为特征的都市科创“新范式”:一批以“模速空间”“大零号湾”“中央科创区”、华为园区、复兴岛为代表的创新载体加速崛起。在这个过程中,徐汇区深入打造“科创绣带”品牌,构建“1中心、6科创街区、N高质量孵化器”的科创体系,构建从原创到产业化的创新生态,持续释放创新溢出效应。

图为徐汇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懿致辞。新华网 张千石摄
徐汇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懿致辞表示,作为本季调研行的开启地,徐汇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独特的土壤。近年来,徐汇始终坚持做强科创策源功能,走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发展之路:一是深耕细作,打造“科产城人”融合的科创空间,徐汇滨江、北杨人工智能小镇到漕河泾开发区,一个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象级AI产业集群正在发展壮大;二是厚植沃土,构建“雨林式”的创新生态体系,徐汇注重精准施策与普惠服务,支持企业跨界交流,健康发展;三是聚焦转化,推进“人工智能+”概念的落地生根,打造高价值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持续刷新智能未来图景。

图为新华社上海分社分党组书记、社长王永前致辞。新华网 张千石摄
新华社上海分社分党组书记、社长王永前致辞表示,放眼国际,“科创回归都市”已成为一股澎湃的时代潮流。这不仅意味着高端人才、创新资本向城市中心城区的再集聚,更是一场牵动城市空间重塑、治理升级与生态营造的综合性实践。他表示,第五季“解码街镇”将紧扣“科创回归都市”主题,组织新华社、新华网的骨干记者和编辑团队,深入上海的街镇、园区,解码上海在创新生态构建、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以及科创空间打造与人民城市建设交融互促等方面的探索,总结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经验”,为全国提供有益借鉴。

图为“都市科创看徐汇”专题调研媒体观察站授牌现场。新华网 张千石摄

图为“都市科创看徐汇”专题调研媒体观察员合影。新华网 张千石摄
启动仪式现场,徐汇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宁为“都市科创看徐汇”专题调研的媒体观察站揭牌。六大科创街区分别坐落在徐汇区科创“浓度”最高的龙华街道、枫林街道、徐家汇街道、凌云街道、虹梅街道、华泾镇。徐汇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政府新闻办主任朱琴琴为包括新华社、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澎湃新闻、上海日报、东方网、徐汇区融媒体中心在内的媒体代表颁发“都市科创看徐汇”专题调研的媒体观察员聘书。
活动现场介绍了“解码街镇”大型系列调研行举办两年来取得的成果。截至目前,前四季活动累计40组全媒体街镇报道,全网累计浏览量突破1亿次。依托资源禀赋,新华网还推出了以“街镇直通车”“街镇治理力报告”“新华较真”“招商稳商数据库”为代表的“解码街镇”产品矩阵。

图为上海市徐汇区“模速空间”外景。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在今年7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中,创新居于首位,进一步凸显其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次活动启动仪式所在的“模速空间”正是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2023年9月运行以来,“模速空间”已吸引超200家企业入驻,带动全区集聚700余家大模型企业,培育了一批优质的人工智能企业快速成长。现场,龙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刘翔从空间配套、产业承载、品质服务三个方面介绍了当地从文化街镇、古韵龙华向科创绣带、生活秀带蝶变的实践经验。
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新华社上海分社分党组书记、社长王永前,徐汇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懿,新华社上海分社分党组成员金丽莉等嘉宾出席当天活动并启动第五季“解码街镇”大型系列调研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