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国际人才交流,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科技人才培育-新华网
2025 11/06 19:42:37
来源:新华网

加速国际人才交流,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科技人才培育

字体:

  11月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主办,新华网客户端承办的第八届虹桥论坛“科技创新与青年担当”分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本场论坛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展示交流平台,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了如何支持青年创新的有效机制。

  在圆桌对话环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互联网和新经济专委会副主任谷雨就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分享观点,以下为发言内容:

  近年来,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广大华裔科技人才对祖国未来发展建设的信心日益增强。和制造业的供应链一样,科技创新也是有链路的,从0到1是实验室创新突破,从1到10是中试小规模应用,从10到100是产业落地和大规模应用。我们可以考虑依托中国周边一些科技基础比较好、文化传统比较接近的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建立跨国协作平台,像培育产业链一样建成一条科研生态链。这样既给人才从西方回国提供了“缓冲期”,又能促进科技成果在国际间的共享交流。

  企业既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科研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近年来,不少民营企业都在加大投入,支持社会科技人才的培养成长。如阿里巴巴的青橙奖,腾讯的科学探索奖,蚂蚁集团的Intech奖等,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还有些企业和单位开放自己的资源,给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AI算力、数据安全技术以及应用场景。

  除了提供资源,企业还可以创造平台,搭建人才跨国协作的网络。今年7月,在浙江杭州举办了一场名为“AdventureX”的青年黑客松大会,两个中学生倡议发起,十几位大中学生参与组织,从全球十几个国家5000多报名人选中选拔出800多个青年创客,用5天时间集中产生200多项科技创意,参加者80%都是26岁以下的大学生,最小的才12岁 。像这样的活动,企业和社会组织,也完全可以更多参与进来。增强其国际影响,吸引全球青年人才参与,然后将其中的优秀项目对接给我们和周边国家的“科研生态链”。

  随着国家科技力量的增强,越来越多90后、00后在科技领域脱颖而出。2025年9月,我现场观摩了上海当地政府和大企业、知名高校共同举办的“外滩大会”。到场的百余名演讲嘉宾很多是,整个活动充满生机活力。其中的AI科创大赛吸引近2万人参与,00后占比超一半,最年轻的还是初中生,让人深感后生可畏。可以说,中国正在拥有一支世界水平、面向未来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塑造青年科技人才青春朝气蓬勃创新的崭新形象,让他们更多站上“C位”,提升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这样不仅能吸引更多优秀的海外学子归来报效祖国,也能带动影响国内更多优秀年轻学生投身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

  这里还有一条建议,除了大力吸引海外华裔优秀科技青年人才外,我们也要重视每年几十万名毕业留学回国人员。目前每年海外留学人员多达80多万,相当于每年国内高校本科和研究生招生610万的七分之一。其中理工科学生约占40%。这些学生七到八成毕业后回国就业。针对当前留学生就业状况不理想的问题,我建议各类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发挥更好的引导作用。比如,相关机构把求职岗位、产业链场景、消费场景这些数据摸清、归类;再联动主要用人单位,整合各类信息,及时发布指南和预警,前置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避免出国专业选择和未来回国就业“两张皮”,更让留学回国人员在国家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互联网和新经济专委会副主任 谷雨)

【纠错】 【责任编辑:朱翃】